非遗美食课!华南师大“茶耘智绘”实践团走进城北小学,解码汕尾美食根源

发布时间:2025-07-19 21: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芷琦 范凯蒂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3日早上,华南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茶耘智绘实践团在城北小学举办了开营仪式。下午,实践团开启了课程旅途。本次课堂以“汕尾美食起源揭秘“为主题、由课程组成员杨千莹开展。杨千莹将带领学生溯源汕尾地方美食文化,解锁美食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开展课程之前,实践团调研组对5、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调研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美食有直观感受,但缺乏对汕尾美食起源背后历史、文化的深入认知。结合调研结果,课程组设计“实物+故事“教学模式,借用各类美食引导学生挖掘汕尾美食根源,培养文化感知与分析能力,增强对汕尾地方文化的理解感悟。

杨千莹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课堂伊始,杨千莹分发汕尾美食学习单,以“向外地游客介绍汕尾美食“为任务驱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参与美食起源探究的积极性,分享对文化的理解感悟。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围绕”如何讲好美食故事“各抒己见,从食材特色到民俗关联,在思维碰撞中逐步搭建起”美食——文化——传播“的文化认知框架。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课程中段,杨千莹通过开展“美食对对碰”的趣味游戏,引出多样的汕尾美食,让学生们进一步发散思维。油茶、薄饼、九毛膏等汕尾特色美食成为了孩子们的“考题”,踊跃举手抢答。学生们在趣味互动中梳理出汕尾美食的地域谱系,杨千莹的引导也让学生们记忆里熟悉的味道与文化传承建立起紧密联系。

课程最后,杨千莹与课程组成员发放拼图,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能力,创新地方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让学生们变身汕尾美食文化”代言人“。当一组学生拼出”擂茶“图案时,杨千莹顺势引出”餐厅缺少擂茶配方“的问题,引发学生进阶思考并自然衔接接下来课程的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拼图环节

这堂“边玩边学“的文化课,用拼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不仅让学生读懂美食中的汕尾,更点燃了他们传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此,茶耘智绘实践团表示,后续的课程将持续挖掘汕尾文化,开展沉浸式课堂,助力新一代少年成为当地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芷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