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学子开展“承抗美援朝薪火,做挺膺时代青年”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6 10: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金一   阅读 3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大学生云报10月26日讯(通讯员 王金一 郗洪燕) 有人说,历史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权、捍卫和平的壮烈史诗。在这场战争中,无数志愿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用生命诠释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为贯彻加强同学们的爱国红色意识,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红烛服务队于10月25日在7号楼101合堂精心组织开展“承抗美援朝薪火,做挺膺时代青年”知识竞赛活动。年轻一代对这段历史的认知逐渐模糊,甚至出现记忆的断层。正如活动策划中所言:“还原战争真相,纠正认知偏差,确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不被淡化。”这正是我们举办知识竞赛的初心——不让历史被时间尘封,不让精神被岁月稀释。


在活动开始前,组织者们全力以赴、积极进行筹备工作。经过反复推敲陈词,一份成熟的策划案应运而生,随后活动相关组织者展开紧密的培训工作,力求活动当日不出差错,多角度全方位向大家讲解抗美援朝深层精神内涵。

活动开始时,组织者们早已经准备方案烂熟于心,化身近现代文化领路人,凭借引人入胜的讲解来连接两个时空的桥梁,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从而激发同学们兴趣,随着更深层次的讲解,不少同学眼眸中流露出真挚的拳拳爱国之情。

▲图为活动主讲人讲解PPT

活动中期进行了许多趣味活动,这也是大家最为期待的部分。首先通过“看图猜猜猜”环节,展示邱少云英雄人物的图像,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场景。一幅画面,一段故事,参与者在竞猜中走近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他们“舍小我、为大我”的崇高选择;影音为媒,进行红色影片的鉴赏。同学们切身感悟红色影视片段,将抽象的历史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长津湖》经典作品中的片段,让“爱国、奉献、坚韧”等词汇不再是课本上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生命选择;时间接力,脉络清晰的“时间接力线”游戏要求参与者将历史事件与时间一一对应。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一段历史的锚点,串联起战争的全局脉络;知识竞答,温故知新的“抗美援朝知识知多少”竞赛环节,通过问卷形式考察参与者对历史细节的理解。从战役名称到英雄事迹,从国际背景到战略意义,每一道题都是对记忆的唤醒,对认知的深化。

▲图为活动主讲人开展趣味猜猜猜小游戏


活动渐近尾声,组织者们感受到了现场愈来愈活跃的气氛,顺势展开了感悟分享环节。一名参与学生动情地说道:“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享受着和平的阳光,漫步在繁华的街头,可我们怎能忘记:这和平,是志愿军战士用冻掉的手指、炸断的双腿换来的”另一位同学补充道:“我们缅怀英雄,不是为了沉溺感动,而是为了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奋勇前行——无论是科技攻关的“卡脖子”难题,还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都需要我们拿出志愿军的勇气与毅力,迎难而上,永不退缩!”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悟,正是“薪火相传”最生动的体现。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滚烫的现在;精神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这场活动撕开了现代人只顾眼前不顾过去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枷锁,让大家深刻感悟如此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也将在各位心中埋下种子,不久将稳稳生根发芽。

▲图为参与人员发表感悟

活动末尾,大家一齐留影纪念,照片里定格着的一张张笑靥如花的笑脸仿佛在与那一片片泛黄胶卷中的英雄烈士进行着一场跨时空的精神对视,抗美援朝精神也将永远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图为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大合照

本次活动紧扣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这一主题,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强化大家对此方面的认知与意识。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璀璨的一章。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在实力上暂时落后,但绝不能精神上矮化。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更具现实意义。正如活动策划中所强调的:“激励大众在面对国际挑战、个人困境时,汲取先烈的勇气与毅力,立足岗位贡献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烈士,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以行动续写“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篇章。“承抗美援朝薪火”知识竞赛虽已落幕,但精神的火炬仍在传递。愿我们不忘来时路,不负少年心,在新世纪的浪潮中,以信念为船桨,继续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山河已无恙,吾辈仍需当自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金一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