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推动青年群体深刻理解红色基因,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传承奋斗基因都实践的热情,2025年7月11日,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故事分享会在王庙镇康养中心温情上演。“嘟嘟鱼乡话振兴”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有幸聆听了两位老人的传奇经历,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在他们的讲述中徐徐展开,令人深受触动。
总理握手传佳话,铁女犁耕铸赤心
84岁高龄的张美荣老人,精神矍铄,向众人讲述起自己十六七岁时的峥嵘岁月。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党组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下,张美荣奶奶毅然投身学习拖拉机驾驶技术的行列。寒冬腊月,她怀揣窝头,步行80里前往济宁市里参加培训;凛冽的寒风中,冻土块硌穿鞋底,她依然坚守;甚至有一次耕地时冻得全身失去知觉,仍咬牙继续作业,回到家时,整个人仿佛从泥沼中走出,头发里满是泥土,冻得直打哆嗦,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志愿者们静心聆听着奶奶的叙述,眼中满是崇敬。当时,村里好几个大队部都凑不出一辆拖拉机,会驾驶拖拉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全村人耕地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膀上。她驾驶着拖拉机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全村耕地,一天能犁一百多亩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张美荣奶奶赴京开会,周总理与她亲切握手,并称赞道:“姑娘,你这泥巴裤比缎子裤还金贵。”这温暖的话语,张美荣铭记了一生,也激励着她在奉献的道路上始终坚定前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曾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她拉着志愿者的手恳切地说,我十分感谢党对我的栽培,其实我并没有为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希望你们年轻人能够比我做得好,投身于国家建设,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图为 服务队倾听张奶奶的故事
耄耋快书扬赤帜,激昂金嗓振红心
董发亮爷爷带也来了别样的精彩。他以生动有趣的评书形式,讲述了老一辈人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的诸多故事。随后,董爷爷以一段经典快书《孔子学琴》惊艳众人。只见他手持铜板,时而语调沉静如古潭映月,描摹孔子钻研琴艺时的专注凝神;时而悠远空灵,重现先贤与乐共鸣的深邃意境。高低起伏的节奏、张弛有度的身形,将圣人求道的执着赤诚演绎得入木三分,尽显民间曲艺的独特韵味。此次观赏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领略到了快书艺术的灵动风采,更真切感悟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内涵。董老先生用快书传唱先贤、弘扬文脉,为后辈树立了典范。在场众人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观演为契机,传承和发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践行文化自信。
图为 服务队与董爷爷的合影
两位老人的讲述,一个展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传递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民间艺术的活力。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嘟嘟鱼乡话振兴”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和文化传承课。这些珍贵的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回忆,更是时代的印记,这使得志愿者都深刻领悟到:红色传承既要“实”得厚重,更要“活”得生动。既要深挖历史脉络讲好红色故事,也要创新传播形式激活文化基因。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红墙映日,星火燎原。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怀揣这段红色记忆的精神火种,始终在赓续红色血脉与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矢志不渝,让信仰之旗飘扬在新时代奋进的每一处角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云涵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