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邓子轩、李小萌、赵鹏宇、吴泽璇) 7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赴黟县赤岭村支教团队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积极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华优秀文化浸润的特色主题教育日活动。活动旨在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拓展国际视野,为乡村学子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筑牢信仰之基:党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上午8时,团队队员赵鹏宇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课程深情讲述了杨靖宇将军“草根棉絮充饥肠”的英勇事迹,着重剖析其孤身奋战、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通过感人至深的历史叙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理想信念的种子,深刻体现了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图为队员在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探索科学奥秘:趣味化学激发探究精神
王自东老师紧随其后,开设“生活中的化学探秘”课程。他巧妙选取“衣服褪色原理”、“馒头发酵奥秘”等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课堂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辨识常见元素,并设计了“变色龙溶液”等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学生在直观感受化学奇妙变化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科学探究兴趣与实证思维能力,生动践行了科学素养培育的教学理念。
(图为队员在上化学课,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锤炼语言能力:创新语文涵育综合素养
十时许,邓子轩老师的语文课堂别开生面。在“病句诊断”环节,学生化身“小医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精准把脉修改;在“北京奥运会经典回顾”模块,师生共同重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课堂气氛热烈,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该课程通过情境化、互动化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运用能力与人文情怀。
(图为队员在以北京奥运会文段为例带领学生修改病句,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弘扬文化瑰宝:传统课堂浸润文化自信
下午一点半,队员陈凤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精彩纷呈。课程系统介绍了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习俗。在互动环节,“汉字小精灵”猜谜游戏锻炼了学生的字形思维;“舌尖上的家乡”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如般描述地方特色,深化乡土认同;成语接龙环节则充分展现了学生丰厚的语言积累。课堂氛围活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
(图为队员在向孩子们介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拓展国际视野:日语体验促进文化理解
队员詹亦雪带来的日语文化体验课,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课程从基础五十音图跟读入门,逐步过渡到日常用语的情景模拟与对话练习。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下课后仍自发练习问候语。该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图为队员在教授日语知识,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感悟艺术魅力:青花绘制提升审美创造
艺术熏陶环节,队员李仁岚在《青花瓷》的优美旋律中,引导学生进行青花瓷纹样绘制实践。学生们在素胚上认真勾勒,虽笔触稚嫩却充满童趣创意。作品展示阶段,同学们自豪地举起自己的画作。课程将经典音乐与美术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图为队员在向孩子们介绍青花瓷,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图为孩子在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活动成效显著:多元培育助力全面发展
当日活动结束时,校园沐浴在金色余晖中学生高涨的求知热情与显著的参与获得感,充分印证了本次主题日活动的良好成效。支教团队通过多元化、特色化的课程设计,将红色教育、科学启蒙、文化传承、艺术熏陶、国际视野拓展有机融合,是扎实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小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