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力峰、肖青丹、宋玉英) 7月18日下午,贵州大学“贞心丰行”实践队走深入对门山村,走进茶叶种植大户李玉琛的茶园,开启了一场探寻茶叶产业如何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的调研之旅。
李玉琛是对门山村茶叶产业致富带头人,从对茶叶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发展如今拥有205亩茶园,年收入约200万元。她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微观缩影。
图为李玉琛
在实践队成员的调研下,实践队成员逐渐了解到李玉琛的茶园种植情况。李玉琛的茶园种植有安吉白茶、黄金芽、金香玉、奶白茶四个品种,其中安吉白茶和黄金芽是主要种植品种,奶白茶因品质独特售价最高。在茶园的管理上,李玉琛注重科学施肥与生态保护。茶园每年施两次肥,使用专用有机肥,除草上采用人工除草,既环保又高效。提到人工除草,李玉琛表示:“茶园每隔10天就要除一次草,除草请了长期工,茶园的草太多了,有时候从山底下除到山顶上,山底下的草就又长出来了,又要开始除。”
图为村民在李玉琛茶园除草
凭借统一的品相、优异的产量和高品质,李玉琛的茶叶价格远高于周边零星小散农户,茶园在清明前的茶叶品质最佳,最高售价可达600元/斤,平均售价约300元/斤。且每年都能全部售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李玉琛还积极带领周边村民实现增收。茶园将采茶工作承包给当地村民,采茶旺季时,茶园带动了周围三四百人增收,每天有数百名采茶工人忙碌其中,形成了一幅壮观的采茶画卷。
此外,实践队也了解到,李玉琛的茶园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茶山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干旱时需请洒水车补水,每车600元,有时需数十车,成本高昂。在谈及茶园的未来发展时,李玉琛提出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愿景,并计划建设蓄水池或灌溉系统。然而,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与支持。
图为实践队成员访谈李玉琛
活动最后,“贞心丰行”实践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了李玉琛的茶园,观察到茶叶生长态势良好,病虫害发生极少。这是茶园的管理措施得当的充分证明,而且也说明当地适宜的环境也为茶叶的优质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茶园风景如画,漫山遍野的茶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实践队成员赞叹不已,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美好的瞬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茶园合影留念
一片叶子,撬动了当地经济,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李玉琛的茶园正是这一致富“金密码”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李玉琛的茶园实地调研,实践队不仅验证了对门山村发展茶叶产业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更为进一步挖掘对门山村茶旅文化深度融合、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这不仅为对门山村的茶叶产业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更为建设更加美丽、富裕的对门山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撰文 | 肖青丹 宋玉英
图片 | 骆靓靓
一审 | 张力峰
二审 | 黄奇
三审 | 王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力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