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曹双、孙婵、彭祺雯)近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东王社区。在这个老年人口占比高、被称为“长寿村”的地方,生态治理与基层服务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和谐宜居的生活图景。社区以扎实的治理成效,让绿色成为鲜明底色,更让温暖渗透到每个角落。
东王湿地公园的蜕变堪称治理奇迹。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地块,经社区团队数年攻坚,通过清淤疏浚、植被补种、污水截流等系统工程,如今已是清水潺潺、绿树成荫的运动生态园。漫步其间,健身步道蜿蜒伸展,休憩设施错落有致,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脏污角落。
社区治理的精细,在细节中尽显。家家户户门口,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居民们早已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穿梭在街巷里的“红马甲”——网格员们分片负责各自区域,尤其对老年居民倾注更多关怀。他们每日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帮忙倾倒垃圾、代缴水电费,陪老人闲话家常;在湿地周边设置的无障碍通道、休息驿站和应急药品箱,处处体现着对老年人的贴心考量。邻里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谁家有困难,总会有人主动搭把手,这份和谐温暖着每个居民的心。
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元力量的支撑。社区结合实际,将湿地景观与本地特色结合,探索“生态+”模式,既守护了绿色家园,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专业人员提供的水质监测、土壤改良等技术支持,让生态保护更具科学性;志愿者们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长效机制是治理成效的保障。网格员们既是环境“监督员”,每日巡查制止破坏行为;又是政策“讲解员”,普及环保知识、收集居民建议。社区建立的“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各类问题及时解决。曾有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湿地隐蔽排污口,第一时间联系处理,避免了污染扩散。
从脏污地块到生态公园,从杂乱街巷到整洁家园,这个社区用实际行动证明,基层工作做细做实,就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在这里,生态之美与人文之暖交相辉映,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此次社区之行,“烽火映初心・艺绘振兴路”乡村振兴实践团不仅见证了治理成果,更以实际行动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发挥“艺绘振兴路”特色,团队成员提前走访社区老人、查阅地方史料,梳理出东王社区发展脉络,在社区闲置墙面创作了三幅主题墙绘,涵盖东王抗战史、新时代美好生活等内容。绘制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负责勾勒轮廓,有人负责填色润色,有人向围观居民讲解墙绘中的历史故事。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居多的特点,团队成员分组上门,帮老人们修复老照片,留存清晰的美好记忆。他们还配合社区网格员开展湿地周边环境巡查,帮忙清理草丛中的塑料袋、废纸等垃圾,在巡查过程中向遇到的居民发放环保宣传页,介绍社区的环保规定和生态保护成果。
这些行动收获了社区居民的暖心回应:独居奶奶看着墙绘里熟悉的场景,主动给团队成员讲述过去的生活故事;社区居委会对他们协助开展的巡查和宣传工作给予肯定,认为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
此次社区之行,让每一位团队成员深受触动与启发。未来,该校将以该社区的治理实践为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生态保护与社区服务中,通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学校期待着,能有更多学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推动生态治理、构建和谐社区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地方都能绽放出生态与人文共美的光彩。
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艺术学院 曹双、孙婵、彭祺雯
图/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艺术学院 李喆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