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为基、团结为魂,共绘乡村振兴立体画卷——重庆交大交运学院“三下乡”团队赋能非遗文化村

发布时间:2025-07-18 18: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赛男 谭亚群 黄可文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开路先锋“崇德四好路”公益服务团于何家岩村口合影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助推“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目标,深入推动农村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开路先锋“崇德四好路”公益服务团带着青春的热情与使命,于2025年7月初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守护交通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助推乡村振兴,利用一周时间,通过一系列举措,为这座“花田贡米之乡”注入发展新动能,同时,探索“安全筑基、团结聚力、产业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范式,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案例。

一、安全筑基:守护乡村出行“安心路”

“以前下雨天不敢让娃上学,泥石流说垮就垮!”苗族村民杨大姐的担忧,曾是何家岩村的集体痛点。何家岩村地处武陵山区,平均海拔1000米,道路崎岖,急弯、临崖、团雾路段较多,留守老人与儿童占比高,交通安全风险突出,2024年发生交通事故20余起。团队围绕交通安全提升与“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了“人防+技防+智防”立体化防控体系,以“调研-宣传-教育-技术”四线联动实现全链条治理,为乡村交通发展注入新动力,展现重庆交大学子们“科技+人文”双轮驱动的青春力量。

1. 收集交通安全调查问卷:数据驱动,精准定位隐患

交通安全问卷调研收集

为了精准洞察农村交通现状与需求,发现“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推动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团队志愿者们围绕乡村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习惯、安全意识及需求,设计包含“是否经常超速”“是否了解急弯路段风险”“希望获得哪些交通安全知识”等问题的问卷,覆盖驾驶员、行人、学生等多类群体。在村镇集市、学校门口、田间地头等场景随机发放问卷,同步开展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村民对交通标志、会车规则、事故处理的认知盲区,为后续针对性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供基础。

2. 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精准传递,织密安全认知网

挨家挨户走访宣传

为了保障“建好”路的安全运营、强化“管好”路的群众基础、助力“护好”路的持续进行、提升“运营好”路的服务质量,志愿者们在交通安全宣传中,以宣传单为载体,针对乡村居民的出行特点和调查问卷中收集的突出问题设计内容,聚焦乡村常见交通隐患,针对何家岩村特别加入“梯田路段行车注意事项”,提醒驾驶员注意弯道视野盲区,结合具体案例,实现精准传播。一位村民表示:“宣传单上的案例就像身边事,可以真正意识到危险。”

3. “交通安全小卫士课堂”:寓教于乐,播撒安全意识星火

开展“交通安全小卫士”课堂宣讲

针对乡村儿童安全教育薄弱问题,团队打造“交通安全小卫士小课堂”,融入乡村元素,贴近“四好农村路”现状,通过互动式、场景化教学方式,结合动画、游戏、抢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兴趣,提升儿童安全素养,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将交通安全知识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4. 安装会车预警系统:科技破局,构建急弯防护盾

利用无人机进行道路数据监测

交通运输学院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高精度测量仪器等,对何家岩村的“四好农村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体检”,助力破解急弯路段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会车预警系统安装前的选址测量工作时,无人机化身“交通小侦探”,带着雷达、摄像头等“秘密武器”沿道路穿梭。它一边精准标记每个地点的“地理身份证”(经纬度、海拔)和时间,一边给道路“拍三维写真”记录正斜交角度;还能用AI慧眼识别车辆“身份”(车型),跟踪它们的“行走路线”,算出速度“快慢变化”,为乡村交通把脉开方。

团队成员深入测量

即将安装的会车预警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适应乡村无稳定电源环境,云端数据平台可远程监控设备状态,降低维护成本。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仔细勘察每一个角落,精心确定最佳安装位置,并为安装会车预警系统进行前期实地测量和相关数据收集,全天的骄阳炙烤,没有一个成员叫苦叫累,大家在努力中更加懂得坚持和责任的意义。

预计八月末,交通会车警示系统将如同忠诚的山路“智慧哨兵”,为村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筑牢山区发展的安全根基,让乡村道路成为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安心路”。

二、团结聚力:奏响民族和谐“交响曲”

学习传统民歌

何家岩村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梯田、村寨,不仅打破了“蜀道难”的地理阻隔,更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纽带。村民们通过共同参与道路规划、建设和维护,深化了“各民族一家亲”的共识。各地游客纷纷来访,见证美丽乡村巨变,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体验现代化康养项目,这条“四好农村路”成为各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三下乡”团队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的土地上,通过当马拉松志愿者、学习苗绣苗歌和土家摆手舞、聆听村支书上座谈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当地各族群众携手共进,共同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团队志愿者们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1. 马拉松赛道展青春:志愿同行,共筑团结之路

马拉松现场参与志愿活动

在何家岩村进行志愿服务期间,恰逢2025酉阳锦绣花田菖蒲草原生态半程马拉松,团队有幸代表何家岩村村民,在赛场外围进行志愿服务。大家一边进行观众秩序提醒和劝导,一边与乡亲们团结起来共同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赛道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共同诠释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用行动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2. 学习苗绣苗歌:指尖与歌声里的民族文化传承

学习苗绣非遗文化

酉阳苗绣被誉为“古苗文化的活化石”,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团队志愿者们参观了何家岩村的花田苗绣非遗工坊,穿上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跟着苗家村民学习苗绣技巧,学唱苗歌。工坊嬢嬢耐心地讲解苗绣的针法和技巧,从最基础的平针、锁针,到复杂的打籽绣、盘金绣,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苗家嬢嬢教唱苗歌,用以教育女生要自立自强自爱,男生要专一有责任心,苗歌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唱腔,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意蕴的世界。在学习苗绣和苗歌的过程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增进了与苗族同胞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学跳土家摆手舞:舞动团结的和谐旋律

学跳土家摆手舞

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晚饭后,团队成员有幸加入了村民们的摆手舞队伍,跟着老人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动作,从简单的“单摆”“双摆”,到复杂的“回旋摆”“跳摆”,虽然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在老人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节奏和要领。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大家和村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尽情地舞动起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随着节奏跳动。在舞蹈中,大家感受到了土家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如同这里的一座座巍峨高山,坚不可摧。

4.座谈会学习:凝聚团结的信仰力量

与村支书开展座谈会

何家岩村村书记开座谈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团队邀请村支书上了一堂生动的座谈会。在村史馆,何书记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结合何家岩村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讲述了村里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携手共进、互帮互助的故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给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何家岩村,各族人民就像一家人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齐心协力,共同克服。”村支书的话语掷地有声,深受感动。他还鼓励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产业赋能: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深入田间调研

何家岩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以独特的梯田景观和优质的稻田闻名遐迩,

“四好农村路”宛如一条活力动脉,为何家岩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团队在调研过程中,深入田间地头,探寻产业发展的密码。

1. 数字农业创新:智慧认养模式突破传统

深入田坎学习

田坎边,村干部现场向大家详细讲解何家岩村的种植业发展以及“云稻米”智慧认养这一核心创新项目,从田间地头到数字化销售平台,该项目将稻田搬上云端,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认养稻田,实时查看24小时慢直播及《土壤墒情周报》。该项目入选重庆数字乡村十大优秀案例,形成“线上认养+线下生产+全程溯源”的现代农业新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活力。

2. 农文旅深度融合:闲置资源变身共富资产

农文旅深度融合

新型合作社机制下,全村盘活闲置农房两百余间,打造民宿五十余家,配套建设无人便利店、临崖咖啡馆等15种新业态。民宿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收入的10%用于年终分红,30%用于职业经理人团队工资提成,60%用于壮大共富业态。这种新型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

3. 人才赋能体系:职业经理人引领乡村发展“新航向”

引领乡村发展“新航向”

乡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目前已有十多名返乡创业青年担任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本土人才加入乡村CEO团队。团队志愿者走进临崖咖啡馆,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她满怀激情地分享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和经营心得,诉说着乡村发展的无限机遇。酉阳县政府也对乡村发展进行大力帮扶,实施理论授课、外出考察、远程教学、沙龙分享等立体化培养计划,职业经理人团队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4. 多面拓展产业链:整合天然资源促进乡村康养旅游开发

志愿者采访村主任

促进乡村康养旅游开发

何家岩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道路安全畅通了,客人越来越多,村里正以高瞻远瞩的视野,谋划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建设康养民宿,配备专业的康养设施和服务人员,提供现代化的康养项目。同时,结合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开发特色康养美食和饮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康养体验。

团队成员采访了何家岩村村主任,进一步探寻村里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和举措。何主任目光坚定地表示,未来村里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稻田种植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让何家岩村的产业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越开越艳。

四、交织共融:“安全、团结、产业”协同绘就乡村新画卷

无人机航拍乡村全景

安全是底子,宛如大地般坚实稳固。它为民族团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石。团队在何家岩村,通过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安装交通会车预警系统,编织起一张无形的安全网,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村里的“四好农村路”筑牢一道安全防线。

团结是里子,恰似血脉般紧密相连。民族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团队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和座谈会学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村里的发展添砖加瓦。

产业是面子,如同花朵般绚丽绽放。产业发展离不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它能够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间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交通安全和民族团结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让何家岩村的产业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梯田的晨雾与智慧监控的蓝光交织,苗绣的银针与电商的键盘共鸣,“四好农村路”在何家岩村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破除了交通壁垒,为村庄的发展开启了新的通道;驱动了产业升级,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化交流,凝聚了民族的新力量;优化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这场“三下乡”活动,助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民族地区探寻可复制的“安全—团结—共富”链条,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青年在田野中淬炼担当,乡村在青春里焕发新生。(文/余赛男 谭亚群 图/彭飞 陈康佳 陈维 王希预 洪榕 黄可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可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