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医者初心——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赴通江开展红色医疗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8 13: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菁华   阅读 62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7 月 3  日至 10  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赓续红色血脉,共筑白衣之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开展 了为期7 天的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触摸历史脉动,体悟基层民情,在服务奉献 中校准青春航向。

  (供图:路雅婷)

校地联动搭桥梁,基层调研察实情

实践伊始,团队便与沙溪镇人民政府展开深度对接。一场聚焦“红色文旅融 合 ”与乡村振兴的座谈会,为实践奠定了务实基调。从红色遗址保护到全域发展 规划,队员们认真记录思考。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 地 ”正式挂牌,校地合作助力老区发展的桥梁由此架起。

走出镇政府大院,队员们化身“调研员 ”走进沙溪镇的烟火日常。杂货铺李 大姐的笑容是生动的注脚:“游客多了,红军街建起来,生意更好了!”蓝莓基 地里,连片的蓝色果实挂满枝头。据负责人介绍,这不仅带动了家门口就业,更 点亮了村民的新生活。从政策蓝图到田间地头,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跳动 的脉搏——它就蕴藏在百姓增收的笑颜和蓬勃发展的产业里。

  (供图:金敏、常凯、熊吴羽珏)

红色教育铸初心,英烈故事砺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是此行核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 园,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25048 位红军烈士长 眠于此,其中仅有 7823 位烈士留下了姓名,许多无名烈士的墓碑空无一字,只 镌刻着一颗鲜艳的红五星,点点红星,殷红如血,闪耀在人们的心头,亦闪耀在 历史的长空。队员们手捧花篮,缓步拾级,鞠躬致敬,以最深的崇仰缅怀不朽忠

魂。

守陵人王建刚的家,是流动的“红色课堂 ”。老物件与旧照片间,他动情讲 述着守陵故事:“ 自小跟着父亲来,接过这担子,一守就是大半辈子…… 当年红 军拼来好日子,守着他们,心里才踏实。”让王建刚欣慰的是,在他的耳濡目染 下,3 个儿子对红军烈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来陵园义务守护。”谈及传承, 他目光殷切,语重心长:“烈士不能被遗忘!我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就盼着年 轻人懂感恩、有担当。你们大学生更要学好本领,让这红色精神永远鲜亮!”质 朴的话语,饱含着对后辈赓续红色基因的深情嘱托。

(供图:李星、金敏)

义诊服务暖民心,健康科普传温情

发挥专业所长,护理专业的队员们背起医药箱,叩响了通江村落的一扇扇家 门。在李大爷昏暗的屋里,量血压、查药单、细叮嘱,关切驱散了沉闷:“降压 药得按时吃,饮食清淡些,适当活动。 ”王阿姨常捂着的腰牵动着队员们的心, 一番检查按摩后,实用的腰椎护理知识送到了她身边。“孩子们不嫌脏累,上门 看病,真贴心!”王阿姨眼角的泪光,是对服务最好的褒奖。从晨曦微露到暮色 四合,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着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将“ 白衣之梦 ”的温暖, 播撒在乡亲们的心坎上。

  (供图:贺卫卫、杨萌、熊吴羽珏)

青春答卷:扎根大地,绽放光彩

七天的通江行,是实践,更是深刻的青春洗礼。沙溪镇的蓝图,让队员们领   悟到专业知识与乡土实践的融合之道;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将抽象的“红色基   因 ”具象为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村民紧握的双手,让队员们更加明白“白衣天使 ” 的称呼,从来都与“服务 ”二字紧密相连。

正如队员们实践总结中所写:“通江的土地教会我们,无论所学为何,最终 都要回归‘为谁服务 ’的本质。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扎根大地的勇气与信念,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撰稿:薛小杰)

  (供图:路雅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