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帮扶情谊长——拾年团队三下乡锦集

发布时间:2025-07-17 22: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降拥卓玛   阅读 73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降拥卓玛)七月的甘孜高原,牧草翻涌成绿浪,湖泊盛着雪山的影子。四川民族学院“拾年相约青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脚步,正踏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镇曲西村的草甸与村庄。这趟三下乡之旅,既是对四川民族学院十年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回望,更是用青春视角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饲草基地的机器轰鸣到幼儿园的崭新校舍,从藏式辫子里的温情到脱贫笑脸墙上的喜悦,每一幕都是山水间成长故事。

实地调研:用脚步丈量大美曲西

“哇!太壮观了!好像一片绿色的海。”在该村万亩饲草基地,实践队员们蹲在田埂边,用镜头记录牧草的蓬勃生长。去年,这里产出约5000吨饲草,不仅喂饱了牧区的牛羊,更让3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挣到了工钱。“五个一批”政策联农带农,让绿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民生福祉的阳光温暖着高原大地。

从饲草基地出来。队伍沿着溪流上行,很快抵达珠姆湿地公园,传说珠姆王妃曾在此流连。如今这里已成了黑骑鹤的家园,“快看湖边”初到木日措,只见鱼儿游戈、布谷鸟鸣、两只罕见仙鹤傲立湖边,村长的话语里带着几分惊喜与感慨,“平时很少见到它们,像是特意欢迎大家的”。行至昂措湖,在明媚的阳光下,雪山像守护者般环抱着一湾碧水,白云落在湖面,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水下。村支书告诉大家,“曲西村处处都是美景,就是知道的人太少了。你们拍了片子,可得多宣传宣传”这话让队员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次拍摄工作,让更多人看到这藏在高原深处的人间宝藏。

乡村振兴:产业花开幸福来

走进曲西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民夜校等一应俱全,脱贫笑脸墙见证着村民的幸福变迁,新建的幼儿园也将于9月开学,处处彰显着乡村振兴的成果。在中心的两侧,一幢幢红白相间、窗明几净的藏式新居整齐排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现在政府不仅帮着修了新房,还给大家找到了很多收入来源,大家心里一天比一天亮堂!”村支书深深感慨。

曲西村的乡村振兴,据驻村队员姜勇介绍,村里已形成多元产业格局,除了万亩饲草基地,“川藏 317 烧排骨”特色品牌、奶源基地等也蓬勃发展,芫根深加工正成为集体经济特色项目,同时还在努力建设康北地区最大的赛马场——格萨尔赛马场。驻村第一书记邓强表示,驻村工作队将以务实作风推进工作,计划争取超千万元资金用于产业和民生项目,把曲西村建成德格县乡村振兴“双百工程”精品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民族团结:情暖高原心相连

在曲西村,民族团结的情谊如高原暖阳,温暖人心。拍摄全域旅游主题微电影时,团队成员与村民在泽仁扎西家中共同为演员梳妆,从编发盘辫到讲述文化故事,大家亲密协作,不同文化习俗在此交融。孩子们手拉手跳舞,童声回荡草原,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消散,民族团结的歌儿越唱越响。三下乡的最后一天,在玉龙拉措,村民们邀请队员们捕鱼、泼水嬉戏,还送来新鲜牛肉、肉包子等美食。大家围坐在一起,伴着晚霞,共享美食,欢声笑语间,浓浓的民族情谊在空气中流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

八天的实践,队员们的镜头里装满了故事:饲草基地的丰收、幼儿园的期盼、藏汉双语的对话、跨越民族的拥抱。正如曲西村活动中心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高原的风中猎猎作响。

这里的十年变迁,是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校地同心、民族相拥的生动注脚。而这群年轻人的记录,正让更多人看见:高原深处的曲西村,正沿着振兴的路,走向更明媚的明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降拥卓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