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耕艺坊”农耕研学夏令营启幕——政校企农四方联动,共筑乡村儿童成长与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17 14: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嘉臻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时代乡村人才 ,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背景下,近期农业农村部关于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会议精神为大家指明了方向。为积极践行这一主旨,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蓝图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童心耕艺坊,农兴遗梦扬’农耕研学暑期公益夏令营”于7月13日至22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能记家庭农场顺利启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政校企农四方联动,为乡村儿童成长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突击队员和孩子们合影 黄嘉臻供图

政校企农携手,打造沉浸式农耕研学体验

本次夏令营活动创新采用“政校企农四方合作”模式,在共青团广州市增城区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朱村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由朱村街团工委、朱村街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与增城能记家庭农场承办,广州幼专师生团队积极参与协办。活动精心设计了“农耕实践+非遗传承+艺术创造+科技启蒙”四大核心模块,通过两期每期四天的主题循环课程,为60位来自朱村街的5-12岁困难家庭儿童、农村儿童及来穗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暑期成长平台。

图为幼儿学习制作“朱村鸡饭” 黄嘉臻供图 

四大模块亮点纷呈,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农耕实践‌:孩子们赤脚踏入稻田,亲身体验插秧的乐趣,学习农耕知识,感受泥土的温度与劳作的艰辛。通过制作“水稻生长立体绘本”及AI童话故事创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水稻的生长周期,还锻炼了表达与协作能力。

非遗传承‌:孩子们学习改编自南枝拳的“南枝拳健身操”,并参与“番茄炒蛋全链条体验”,制作当地特色的非遗美食——朱村鸡饭,有效守护与传承了乡土记忆。

艺术创造‌:孩子们用黏土塑造荔枝、进行天然染料扎染、编织稻草人、运用传统剪纸技艺再现田间劳作场景等,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焕发新生。

交通实践:孩子们分组乘坐7座车至地铁站后,沿“地铁-公交车-学校-公交车-地铁”路线体验,学习识别交通工具、掌握乘坐方式,用手机或电话手表购买地铁票,用零钱实践公交投币,提升公共交通出行能力。

图为幼儿制作“五谷画” 黄嘉臻供图

农场成为乡村人才培育重要阵地

能记家庭农场创始人莫丽贤表示:作为广东农村职业经理人,我们更关心的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链接整合更多的资源赋能乡村发展。这是第三年举办的公益夏令营,每年农场都作为夏令营的承办地之一,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农耕实践平台,更成为了乡村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与政校企农四方的紧密合作,农场不仅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功能,更是在培育新时代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大力培育大中专学生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范式

此次夏令营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播撒了知识与快乐的种子,更成为了政校企农四方联动赋能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带领老师表示:“此次夏令营是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希望通过高校资源下沉,让乡村儿童在农耕与非遗的浸润中,既收获知识技能,更厚植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让‘青春赋能乡村’的路径越走越宽。”突击队队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学前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将学前教育与农耕文化、自然教育有机融合,赋能乡村文化发展;团区委、朱村街道搭建的科教桥梁有效拓展了乡村儿童视野;乡亲们则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者化身为教书育人的“土专家”。未来,政校农四方持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推动农耕文化研学课程开发与项目落地生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春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范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贡献力量。

文稿|许楚煌 吴静雯

摄影|黄嘉臻 杨振佟 谭文桦

排版|黄嘉臻

初审|张蓝心

终审|吴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臻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