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大学生开展“拾遗追梦青年行 匠心如磐续文脉”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22: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需 奚家齐   阅读 64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组织青年学生赴山东菏泽开展“拾遗追梦青年行 匠心如磐续文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非遗研学、校企合作和数字赋能,激励青年学生争做新时代“守”艺人。

开展交流座谈 校企共谋传承

7月8日,工商管理学院“匠心拾遗”青年践行团走进曹州密境文化交流中心,与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开展座谈交流。校企双方围绕非遗技艺传承困境、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研讨,双方表示将通过“非遗+数字经济”创新理念,依托学校专业优势,推动非遗技艺特色课程进校园,开展青年非遗传承人培养,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座谈会最后,双方共同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为校企协同探索非遗技艺传承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践行团走进曹州密境文化交流中心调研座谈 

研学非遗文化 领略历史底蕴

7月9日,“匠心拾遗”青年践行团深入菏泽开展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在非遗传承馆,国家级非遗项目鲁锦织造技艺的经纬交错、曹州面塑的指尖乾坤、木版年画的刀笔春秋,通过传承人现场展演与互动教学,生动诠释了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在菏泽市档案馆,以清代《曹州府志》原始档案与建国初期非遗影像资料,构建起跨越三百年的传承谱系。在世知堂博物馆,百余件文房雅器以“器以载道”的叙事方式,诠释“匠心”二字跨越千年的精神内核;在凤凰湖研学基地,“非遗+生态”融合场景则通过研学课程、乡村市集、沉浸剧场等创新载体,展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守护责任感,引导青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传播者。

▲02 践行团开展非遗文化研学活动 

学习非遗技艺 赓续匠心文脉

7月10日至11日,践行团走进非遗工坊,拜访多位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学习体验活动。在国之韵牡丹瓷工坊,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翠英以刀为笔、以瓷为纸,将菏泽牡丹的雍容华贵凝于方寸。曹州面人传承人赵永生则以巧手匠心,塑造出蕴含地方故事与情感的作品;成员们还拜访了井氏养蜂、曹州合香、曹州传拓等领域的传承人,领略其精湛技艺与创造力。青年学子在非遗大师指导下积极参与面人、合香、传拓及牡丹瓷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

▲03 践行团探寻非遗技艺 

数字赋能传播 焕发非遗活力

如何让老手艺拥抱新流量?7月12日,“匠心拾遗”青年践行团把直播间搬进菏泽非遗工坊,用一部手机、一支稳定架,为鲁锦、牡丹瓷、曹州面人等6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开启“云端大秀”。2小时直播,累计观看量达26.8万人次,点赞超3.1万,带动传承人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6倍。“这是牡丹瓷的‘花蕊收口’工序,128道火与泥的淬炼,只为这一刻绽放。”面对镜头,电商专业学生一边展示瓷花细脉,一边实时回应弹幕提问。团队成员运用脚本策划、分镜拍摄、热点投流等“十八般武艺”,将传承人故事、技艺细节与文创产品巧妙串联,实现“内容种草—技艺科普—产品转化”闭环。

▲04数字赋能非遗文化传播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非遗育人”工程,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依托学校数智电商专业群,建设常态化非遗数字传播基地,每月邀请2—3位传承人驻场,培育百名学生“非遗推荐官”,打造“非遗+新媒体+商业”融合平台。同时,接入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端流量池,推动非遗IP与品牌联名、数字藏品、沉浸电商等新业态深度耦合,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与创新者,实现“学生得技能、传承人有收益、文化有传承”的三赢格局,让传统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让千年文脉在青春接力中绵延不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奚家齐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