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学子走进昆阳,解码青年入乡路

发布时间:2025-07-16 21: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佳慧   阅读 77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国家号召,探索青年下乡、返乡、兴乡的有效路径,浙江财经大学管理学院赴平阳“青寻乡野 润泽乡韵”实践服务团于2025年7月奔赴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围绕青年入乡主题,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深度社会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与慕鸣茶咖主理人的合照

实践活动期间,实践服务团深入昆阳镇下辖的上林垟村、湖屿村、鸣山村、官岙邸村和万金村,将足迹印在田间地头,与乡村CEO、乡村主理人以及各高校入乡青年、返乡青年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青年下乡的现状与困境。

“乡村不缺闲置空间,我们更希望高校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鸣山村乡村CEO张杰如是说。焕新乡土,青年当先。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广袤田野呼唤着青春力量的注入。青年不仅仅是乡村变革的见证者,更应该是执笔重塑乡貌的“设计师”。实践服务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

用脚步丈量乡野温度,以初心倾听青春脉搏。实践服务团深入昆阳五村,亲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现场。团队成员深度对话34位乡村振兴合伙人,倾听他们入乡的故事,深入剖析乡村何以吸引青年、有何制约青年等关键问题。通过青年的回答,实践服务团提炼出“‘缺乏吸引、认同缺失’的情感疏离”、“‘一半在城、一半在乡’的纠结状态”、“‘势单力薄、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三大困境,就调研结果展开青年入乡方案讨论设计。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调研

以鸣山为砚,研振兴之墨,浙财学子上交高分答卷。团队构建“双轮驱动-双向赋能”的振兴模型,破解“乡村有空间无动能,青年有热情无支点”的症结,让青年智慧与乡土需求同频共振,真正实现“青力”驱动“乡兴”,“乡兴”反哺“青创”的可持续发展闭环,为青年入乡难题提供系统解法。其实践成果在各大媒体广受关注,入乡方案获网友积极点赞评论。实践服务团撰写的《青村里·创业园指导手册》可落地性获得评委的高度认可,方案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获现场的一致好评。

▲图为实践成果获得一致好评

青年学子们以专业和热情诠释了“青力青为”的内涵,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浙财力量”。实践服务团提交的不仅是一份手册,更是一个关于青春连接未来的生动回答,为昆阳镇五村连片发展和青年下乡、返乡、兴乡探索提供了“浙财方案”。

在两山理论二十周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扎根泥土,返回乡村。青年入乡,正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乡村迎来新思维、补全人才缺口;青年则在广阔天地里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未来,团队对于青年入乡发展的研究仍将继续,在绿水青山之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撰文|黄佳慧

图片|陈叶哲

审核|顾晗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佳慧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