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李淋 刘童宇 李艺菲 郑润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普及人工智能教育,7月14日,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在武穴明德小学,开展“AI教育普惠行动”系列课程,活动以“科技赋能教育,智慧点亮未来”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AI启蒙教育,为乡村孩子打开通往智能世界的大门。
科技零距离:让AI触手可及
在明德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原一场关于未来的奇妙旅程正在上演。志愿者打造的“AI魔法课堂”,让这些乡村孩子们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人工智能的脉搏。从“AI初体验”趣味科普开始,通过“智能猜画”互动游戏引发兴趣;再到“编程小达人”实操环节,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完成简单指令;最后进入“AI创客工坊”,让孩子们亲手训练智能模型识别花朵种类。志愿者设计“AI魔法卡片”教具,将抽象的算法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拼图游戏。“原来自动驾驶是这样‘看’路的!”五年级的张炜在完成视觉识别实验后恍然大悟。这种由浅入深、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消融了技术的距离感,更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科技节奏。当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主动提问,从茫然无措到自信操作,我们见证了科技教育最动人的模样——让每个梦想都有绽放的可能。
图为志愿者用AI工具演示“梦想照相馆” 李淋 摄
梦想孵化器:播撒创新种子
“老师快看!我的语音指令让机器人跳起舞来了!” 明德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梓炫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刚刚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编程让机器人完成了一套自创的舞蹈动作。这样的场景在AI课堂上不断上演:当李雨桐用“豆包AI”将自己的自拍装成动漫风格并动起来时,全班都发出了惊叹声;而平时内向的张明远,也在成功训练出一个识别校园植物的AI模型后,主动当起来了“小老师”。“这些孩子展现出的创造力令人惊喜”负爱Do志愿服务队胡忠涛指着正在用“豆包AI”创造数字艺术作品的孩子们说,“科技工具就像神奇的画笔,让每个孩子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想象力。我们特别引入了像豆包这样的AI创作工具,让孩子们的自拍都能‘活’起来,变成会说话的数字形象。”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踊跃的提问和完成作品时自豪的笑容,成为了课堂最美的风景。
图为志愿者授课 李淋 摄
科技筑梦,让教育公平照进现实
此次活动是爱Do志愿服务队“AI教育普惠行动”的关键实践。团队带去的不仅是科技知识,更是对乡村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深切关注和切实行动。当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自信地谈论AI、动手实践编程时,我们清晰地看到: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打破教育资源壁垒的金钥匙。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一起学习计算机知识 李淋 摄
科技赋能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注入了强劲动力。当曾经看似遥远的AI技术走进日常、融入课堂,它已然成为助力乡村孩子拓宽视野、飞向远方的坚实翅膀。未来,随着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每一颗好奇求知的心都将有机会触摸时代脉搏,每一个怀揣梦想的起点都将被科技之光公平照亮,让更多人在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光彩,共同书写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