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丨八万春实践团:青春实践润童心,协同育人筑友好

发布时间:2025-07-13 2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秋垚 李俏莹  李昊 伍韵妍 徐婷馨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佛山大学管理学院八万春实践队在清水桥社区顺利开展三下乡夏令营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国家战略。活动前期经过充分筹备与精准调研,队员们深入社区了解儿童成长需求,针对性推出财商小课堂、美育手工坊等特色课程,让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相结合。

实践过程中,团队积极联动社区、学校与家庭,搭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通过趣味互动、实践体验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课程内容与活动组织获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成长注入活力,更沉淀出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形成完整活动案例。队员们在基层服务中锤炼本领、增长见识,用青春力量书写了一份扎实的基层服务答卷。

活动开展前1 - 2个月,八万春实践团部分队员携手稻香实践团,以志愿活动为契机提前踩点。深入清水桥社区,与居民交流、走访场所,了解社区环境与儿童成长需求;奔赴创意产业园消防据点,调研设施布局、运作模式。两次踩点,为后续三下乡夏令营精准设计课程、高效推进实践筑牢基础,让青春筹备更具底气 。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八万春实践团成员与稻香实践团成员介绍社区情况,吴思烨供图

八万春实践团在对家长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中发现,家长普遍对社区教育服务表示认可。双职工家长选择夏令营的诉求集中于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养成规律作息,同时希望通过篮球课和绘画课满足孩子的运动与艺术兴趣。此外,社区持续性公益活动在促进孩子人际交往和知识学习方面成效显著,家长尤其赞赏课程设计“既全面又契合儿童天性”。不过,家长们也共同提出,当前仅依靠微信群通知的社区宣传方式,信息易被忽略,建议采用多元渠道扩大信息触达面。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成员实地入户访谈一位两个孩子都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的家长,李晓楠供图

社区工作人员详细阐述了项目初衷与执行细节。据负责人介绍,夏令营依托“青芽公益学堂”平台开展,核心目标是“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让其在暑期有所学、有所乐”,并紧密呼应佛山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向。针对7-12岁儿童群体,项目特别为困境家庭预留名额,通过非遗剪纸、佛山特色手工等本土文化课程深化儿童认同感。资源整合上,社区创新采用“社校企”联动模式。尽管项目因“报名火爆”广受欢迎,但工作人员坦言最大挑战在于安全风险管控与可持续资金保障,未来计划探索“儿童议事会”机制,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成员实地访谈社区工作人员,吴思烨供图

经过前期准备,2025年7月7日,八万春实践团“青筑童梦”夏令营在佛山清水桥社区正式拉开帷幕,20名10-12岁的社区儿童满怀期待地齐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营首日,孩子们在晨练中舒展筋骨,通过关节热身操和慢跑唤醒活力。随后的开营仪式上,实践团成员亲切介绍夏令营规则与愿景,孩子们从羞涩到自信地自我介绍,在“1元5角”分组游戏中迅速拉近距离。非遗油纸伞课程成为亮点,彭晓阳老师从起源讲到制作工艺,结合视频展示五大流程,孩子们在互动中迸发创意,如一个孩子以绿色为主调描绘竹叶青蛇,将其想象为“住在伞里的小精灵”。动手环节中,孩子们用颜料勾勒独特世界,将非遗文化化作童真作品,悄然种下传承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们在彭晓阳老师指导下创造独特风格的油纸伞,李晓楠供图 第二天的课程聚焦生命教育与体魄锻炼。清晨的晨练后,郑秋垚老师带来严谨的生命教育课堂,通过防溺水知识讲解、自救动作演示和分组情景模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应对能力。孩子们合唱《明天会更好》,稚嫩的歌声传递对生命的希望;在分享环节,他们认真写下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勇敢面对每一天”,并描绘未来愿望,真诚的讲述填满教室。随后的趣味篮球课由吴佳锐老师指导,孩子们完成静态热身和动态训练后,掌握运球、变向等技能,并在“篮球抓小鸡”团队游戏中奔跑欢笑,汗水浇灌出协作精神,红扑扑的脸庞映照着体育的活力。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成员吴佳锐老师在趣味小蓝球课堂上与小朋友们进行蓝球小游戏,吴思烨供图    第三天课程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林瑾老师以甲骨文猜谜游戏开场,孩子们用肢体演绎“手”字等符号,在紧张互动中解锁文化密码;剪纸环节中,老师示范折、画、剪步骤,孩子们专注制作,结合“篮球抓小鸡”主题剪出故事性作品,团队协作完成灯笼组合,成就感满满。财商课堂由郑秋垚老师主导,从货币起源讲到中外纸币知识,孩子们在抢答游戏中识别美元、日元等;通过区分“需要与想要”,树立正确金钱观,算盘实践环节中分组拨珠演算,传统智慧与财商认知碰撞,定制礼品奖励激发学习热情。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成员郑秋垚老师在财商课堂上教育小朋友如何使用算盘,李晓楠供图

第四天活动在文化传承与心灵探索中展开。高文洁老师的扇艺实践课从日常“如何凉快”切入,讲述扇子起源和类型差异,剖析《春扇》的谦逊美德与《三借芭蕉扇》的处世智慧;创作环节,孩子们用干花、诗句贴纸拼贴素扇,将传统纹样与诗词意境融合,如专注构图设计独特作品,文化认同悄然启蒙。张紫熙老师的心理探索课以海龟汤谜题引入情绪主题,通过情绪卡片“你划我猜”游戏分析表情反应;曲别针水面承重实验与创新用途头脑风暴激发潜能,信念卡片活动将“不敢尝试”转化为“勇敢突破”,韧性成长根植心田。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成员高文洁老师指导小朋友进行创意扇子创作,李晓楠供图

最后一天以艺术与仪式收官。颜料画课堂由宋移莉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调色游戏中认识三原色,学习混合规律与渐变技巧,自由创作蓝天、松树等图案,互相启发创意。结营仪式上,实践团总结活动,孩子们合唱所学歌曲,数字传递游戏中无声协作传递信息,才艺表演环节展示自信;采访中,孩子们表达收获如“剪纸让我爱上传统”,最终颁发礼品并制作手掌颜料旗,欢声笑语中夏令营圆满落幕。

图为结营仪式上八万春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留下手掌的印记,吴思烨供图

八万春实践队聚焦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行动丰富多元。提前借志愿活动踩点,深入了解清水桥社区与创意产业园消防据点;以青春朝气传递团结力量。通过家长、社区人员访谈精准洞察需求,经筹备、调研,开展夏令营义教课程,精准回应社区需求,通过非遗油纸伞、剪纸、扇艺等文化课程,生命教育、篮球等体魄训练,以及财商、心理等现代探索,构建了“社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生态,助力儿童在体验中绽放天性,为佛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了基层范本。

图为八万春实践团指导老师与队员们同社区工作人员的合照,李晓楠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秋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