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3日,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E路童行——双轨筑梦支教团”5名成员在新疆阿合奇县阿合塔拉村友谊路社区开展暑期支教实践。团队于7月7日顺利抵达目的地,与当地校方完成对接,实地勘察教学环境并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当日下午召开首次工作会议,明确成员分工:陈丽志负责1-3年级英语教学,陈丽雯承担4-6年级英语课程,那地热负责1-6年级小学语文,努尔达娜教授1-6年级小学数学,冯轲欣统筹初中全科教学及团队协调工作。
7月8日,团队联合当地社区书记、村委会书记及家长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会上,团队详细介绍支教计划与教学目标,重点听取社区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及家长对孩子学业提升的期望,收集到20余组家庭教育诉求,为后续教学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家长代表特别提出初中阶段数理基础巩固需求,团队现场回应将针对性开展薄弱学科专项辅导。
(图为团队主要成员与书记、家长开展座谈会)
7月9日至11日,教学工作全面展开。
小学阶段,英语课采用儿歌、卡片游戏与情景对话相结合的方式,陈丽志、陈丽雯带领1-3年级学生通过“水果卡片购物模拟”掌握20余个基础词汇,4-6年级则开展“日常对话闯关赛”,学生人均课堂开口频次增加3次;语文课上,那地热带领学生手写《凉州词》,结合当地草原文化讲解古诗词,同步开展书写练习培养语言感知力。
(图为团队成员陈丽志上课情景)
数学课中,努尔达娜利用石子等实物教具演示加减法,1-3年级课堂练习正确率较初始提升40%。初中阶段,冯轲欣针对8年级物理“电路连接”易错点制作图解手册,为不同学科基础学生制定分层辅导方案,英语课则聚焦口语表达,通过情景剧表演强化日常用语应用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冯轲欣上课情景)
实践活动方面,团队于7月10日组织“书写家乡”书法课,35名学生参与创作,共收集42幅毛笔作品,其中10幅优秀作品入选社区展览,引导学生用传统文化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同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每日课后一对一帮扶,重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点,12名参与学生基础题正确率平均提升25%。
(图为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中,团队发现部分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维持时间不足15分钟,初中生学科基础差异导致教学进度难以统一等问题。经研讨,确定改进方案:英语课新增“小组PK积分制”,每节课设置3个互动关卡提升参与度;初中物理分设“基础巩固组”与“拓展提升组”,实行分层教案教学,相关措施将于7月14日至20日逐步实施。
下一阶段,团队计划于7月19日至20日走访15户学生家庭,建立成长档案,深入了解学习环境与成长需求。课程设计上将进一步融合生活实践,数学引入“集市买卖”计算课,英语开发“民俗对话”剧本,同时启动“一周学习成果展”策划,涵盖手抄报、口算比赛等板块,多维度展现教学成效。
截至本周,团队成员工作状态饱满,已与当地学生建立初步信任关系。正如支教队员那地热所言:“当看到五年级孩子用毛笔写下‘草原雄鹰’时,突然理解支教的意义不仅是教书,更是让他们看见自己文化的光芒。”团队将持续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支教活动取得实效,为边疆地区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负责人:冯轲欣
报送日期:2025年7月13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轲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