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合肥7月9日讯(通讯员 张永琪 范恒哲 付挺远 邵筱雯)2025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仁心筑梦,力行岐黄”实践团以“流动”为核心,接连走进公园、居民社区与高铁车厢,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实践与现场诊疗,让数百名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让传统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7月2日磨店社区:创意市集解锁沉浸式体验
合肥磨店社区王圩社居委化身中医药文化体验场,实践团策划的创意市集以“非遗手作+趣味互动+专家义诊”三重维度,让居民触摸本草千年智慧。
非遗手作区里,“染韵本草坊”用板蓝根、茜草等天然染料复刻《齐民要术》古法染色,素布浸染出靛青与绛红,居民指尖感受“取色于自然”的古人智慧;“艾香锤韵阁”中,艾叶经捶打配伍成紧实艾锤,老人们闻着药香感叹:“和年轻时的艾灸味儿一模一样!”;“香囊妙妙屋”内,当归、佩兰等药材随针线变身为香袋,孩童们比较药香时,悄悄记下“闻香祛病”的养生理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刘淼 供图趣味互动场将知识化为游戏:“中医药emoji猜猜乐”让“薄荷”等药材在表情符号中变得鲜活;“中药知识问答飞行棋”融入“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玩家在对战中领会组方逻辑;“经脉探秘扑克挑战赛”以卡牌印刻穴位图,青年们轻松记住“按揉内关穴可缓解心慌”;“五感本草实验室”里,触摸黄芪纹理、嗅闻艾草辛香、品尝甘草甘甜,成了居民与药材的“跨时空对话”。
7月1日塘西河公园:互动挑战让中医药“可感可触”
同日,实践团走进另一塘西河公园,以集章挑战、手作体验与现场诊疗,让中医药文化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中药emoji猜猜乐”点燃热情,志愿者手持50张创意题目卡穿梭,居民抢答获印章,中学生小王答对后笑称:“原来中药名能这么有趣!”五感识药挑战赛更具参与感:视觉区陈列枸杞与山楂干、菊花与金银花,参与者2分钟内辨形态差异;触觉区将茯苓、莲子、红枣藏于布袋,退休教师王女士凭手感全对,感慨:“摸莲子纹路,像回到年轻时晒干货的日子。”
“养生讲堂”时段,志愿者持穴位模型讲解“内关穴缓解心慌”,居民纷纷跟随比划;特色诊疗区展示的银针、温灸、推拿技法,让长期伏案的塘西河公园工作者小陈缓解了腰肌劳损:“手法精准打在痛点,比按摩椅管用多了!”活动吸引数百名居民参与,成了塘西河公园里的“移动养生课堂”。图为活动成员合影。付挺远供图
7月3日高铁课堂:暑运途中播撒健康种子
当日上午,实践团联合合肥客运段,将“流动课堂”搬上G7762次暑运高铁,为旅客打造“药香四溢”的健康之旅。
耳穴贴压成了“移动理疗站”:针灸专业学生为暑热晕车的旅客张先生贴压王不留行籽耳穴,五分钟后他舒展眉头:“高铁上的中医理疗太贴心!”车厢“健康角”的耳穴模型前,志愿者汪超讲解“失眠区”“肠胃调节区”,10岁小朋友让妈妈拍下穴位图:“回家教奶奶按!”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乘务员与旅客们的活动合影。范恒哲 供图
从社区市集到居民社区,再到高铁车厢,实践团的“流动”活动让中医药文化突破场景边界。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探索更多“流动”形式,让岐黄智慧从典籍走入生活,让传统养生理念在现代社会焕发持久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恒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