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阮肖艳 陈猛 刘磊)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将星启航”实践团走进湖北红安县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这座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的景区,以“山环水绕、红绿交融”的独特风貌,静静诉说着一位从木匠到主席、从地方领袖到国家领导人的传奇人生。
▲图为李先念故居纪念馆外景
初入园区:山水间的历史印记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位于红安县高桥镇长丰村,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水库,东望九龙冲口,山水相依,景色宜人。踏入园区,一座牌坊式门楼庄重肃穆,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八个大字熠熠生辉。门楼两侧的楹联,高度概括了李先念戎马一生、操劳一生的光辉历程,让实践团成员们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充满了崇敬。
▲图为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探访故居:简朴中的初心坚守
李先念故居是一座典型的鄂东民间土砖瓦房,土砖瓦房,一进三间,座北朝南。1909年,李先念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后踏上革命征程。走进故居,正厅摆放着椅子、纺线车等家具,卧室兼厨房里,床、睡柜、土灶等设施简陋,尽显当年生活的艰辛。实践团成员们驻足凝视,心中涌起无限感动和敬意,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初心的伟大。
▲图为李先念故居简介
▲图为李先念故居旧物件
▲图为“将星启航”实践团在李先念故居前合照
走进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
纪念馆内,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全面展示了李先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绩。实践团了解到李先念出身贫苦,早年当木匠,后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长征中指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时期,他创建豫鄂边根据地,成为新四军第五师领导人,带领根据地军民与日军顽强斗争,为抗战胜利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湖北工作,发展国民经济,后又成为国家主要领导人,协助周恩来维系国民经济运转,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真实文物,让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与努力。
▲图为李先念早期照片
▲图为李先念担任国家主席时期照片
李先念与母亲有关的两块银元故事也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注意力。红四方面军转移时,母亲不顾危险赶来见他,临走悄悄塞给他两块银元,这是她毕生积蓄,全力支持儿子革命。后来母亲病逝,这两块银元成了李先念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他一直珍藏,它们见证着母子情深,也承载着母亲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
▲图为李先念与母亲两块银元故事
李先念一生中党务、政务、党务活动繁忙,却始终眷恋着故乡的山水和人民。解放后,李先念先后五次回乡,并多次在北京和武汉接见红安干部群众代表,对红安各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本人廉洁奉公,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家人绝不做违反原则的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子女和故乡人民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教诲。
▲图为李先念纪念馆照片展
在纪念馆东侧是故居图书馆,其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 平方米,按李先念同志在中南海居住的房屋1:1仿造而来,分为生活区、办公区、功能区,部分再现了李先念同志在京期间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实践团成员们被“生活区”与“办公区”的强烈对比所触动:简陋的木床、掉漆的搪瓷缸,与堆满文件的办公桌、标注密密麻麻的地图形成鲜明反差。“他担任国家领导人数十年,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讲解员播放的纪录片《大爱》中,李先念女儿李小林哽咽回忆:“父亲常说,干部的‘官’字,下面是两个‘口’,要对上对下都负责。”
▲图为“将星启航”实践团在李先念故居图书馆合照
感悟与传承:红色精神永流传
▲图为“将星启航”实践团在李先念故居纪念馆前合照
探访活动虽结束,但红色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成员们心中。大家认识到,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崇高思想风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红色精神依然激励着大家坚定信仰、勤于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阮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