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精神,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8日-7月11日,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在茂名市高州市曹江镇文化中心开展“红色数理课堂”特色课程。该课程将红色文化与数学思维深度融合,通过情景化教学、趣味互动等形式,激发乡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数理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路上的数学密码:战略与智慧的融合
首节课由郑雪婷主讲,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精心设计双情景教学。在“粮食分配”环节,孩子们化身“后勤小战士”,通过计算战士人数、行军天数等变量,掌握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随后的“路线选择”情景中,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行军路线的距离、时间等数据,学习最优决策的数学原理。课堂更引入“情报编码”互动,用数字替换、简单加密等方式,让抽象数学变得生动可感。
郑雪婷授课(单旭辉 摄)
红色建筑中的几何奥秘:从历史地标到数学公式
第二节课由柯思媚带领学生“云游”红色革命遗址。通过展示遵义会议会址的外貌结构,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屋面的面积;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数据,推导长方体棱长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们一边用尺子测量图纸数据,一边聆听建筑背后的革命故事。“纪念碑的基座周长原来是(长+宽)×2!”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既巩固了几何公式,更深刻体会到红色建筑承载的历史重量。
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骆演 摄)
数学间谍训练营:趣味游戏点燃思维火花
最后一节课黄琳的“数学特工课”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变身为“红色小特工”,在“扇形寻宝”中通过角度计算锁定情报位置,在“摩斯密码破解”环节运用数字规律翻译密电。特别设计的“情报接力”游戏,要求团队合作完成坐标绘图、密码编译等任务,将方位识别、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融入其中。“我成功破译了‘不忘初心’的密码!”一位“小特工”骄傲地展示着解码成果。课程以游戏化教学实现“数学思维”与“红色教育”的双重浸润。
小朋友排队解迷(谭雨沅 摄)
“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红色教育和数学学习自然发生。”支教组组长谭雨沅指出,该课程通过“历史情景+学科知识+红色元素”三维设计,有效破解乡村课堂趣味性不足的难题。据悉,“红土情缘”突击队还将结合曹江镇特色,开展更多红色主题的课程,以高校智慧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撰稿/张子豪;摄影/宣传组;初审/张嫣;复审/全光华;终审/叶建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蓝宇翔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