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寻文化底片”突击队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出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7-09 23: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金海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吴金海)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投身 “百千万工程” 建设中,铭记七七事变的历史回响,缅怀英勇献身的先烈,深入挖掘红色印迹背后的英雄故事。2025年7月7日,广东科技学院赴阳江市大八镇“寻文化底片”突击队来到大八镇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宣传和弘扬当地的红色精神,回望历史,汲取奋进力量,能在新征程上扬帆起航。

苍松翠柏间的红色记忆

大八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鸡仔山,占地面积达 684.84 平方米。这座建于鸡仔山上的烈士陵园,四周苍松翠柏环绕,陵园地势较高,从远处眺望,便能感受到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突击队走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由坚固的石材打造,巍峨壮观,气势不凡,碑身正面镌刻着醒目的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

踏入革命烈士陵园,就能看到大八镇革命烈士陵园宣传栏,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一位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

其中,烈士陈刚的故事令人动容——陈刚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目睹了敌人的残暴行径后,毅然投身革命。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多次深入敌人内部,为组织传递重要情报。然而,不幸的是陈刚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妄图得到情报,但陈刚始终咬紧牙关,宁死不屈。

牺牲时,陈刚年仅 23 岁,他用生命诠释了对组织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石阶之上的英名镌刻

随后,队员们登上石阶,看到纪念碑墙上,清晰地记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二支队第六团含江北区(塘坪、大八)武工大队 26 位革命先烈的英名,其中有 6 位外县无名烈士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将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碑上一行行的生卒年月,仿佛在寂静中诉说着最震撼的青春故事,他们都正处于青春活力最充沛、最美好的年华,最小的只有15岁,还只是个活泼的少年。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用青春挡住了黑暗;所谓青春无悔,当是像他们一样,让生命与家国同频共振。

纸花轻放间的红色传承

接着,队员们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畏,亲手折纸花献烈士。在现场,突击队代表手拿纸花,一步一步庄严的走向纪念碑,把一捧纸花轻轻放在纪念碑下,默默鞠躬致敬。

队员们认识到每一位烈士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的教材,他们的红色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不断前行,也让队员们意识到传承红色文化是现在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白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锤炼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活动落幕时的红色回响

队员们离开了陵园,他们却仍长眠于此。广东科技学院“寻文化底片” 突击队将积极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珍贵历史,也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要握紧手中的接力棒,让“百千万工程” 的蓝图在南粤的大地上蓬勃发展,续写先烈的英雄故事,让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金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