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岁月的回响,守护童心的微光——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的“乡行”散记

发布时间:2025-07-09 23: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仲 曾佳瑶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赵仲 曾佳瑶)当“情暖童心,助力振兴”的旗帜扬起,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开启“三下乡”实践。五日里,破冰游戏拉近距离,科技实验激发好奇,资助宣讲传递关怀;传统手工艺传承文化,环保行动践行责任,职业启蒙指引方向,安全知识筑牢防线。田间除草体会劳作,重走长征路坚定信仰。但最触动心灵的,是与老党员、留守儿童的相遇,这是信念的传承与担当的延续。

图为团队参加出征仪式

踏入老党员简朴却整洁的小院,如同翻开了一部厚重无声的历史教科书。老党员们分享了在艰苦年代里坚守信仰、建设家乡的点滴,特别是在党的领导下,金榜村如何克服困难,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向发展的奋斗历程。这些鲜活的故事如同一堂生动的党课,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那份对土地深沉的爱与对后来者的殷殷嘱托,更如一粒种子,深深植入我们年轻的心壤。临别时,老人执意把我们送到路口,回望老人在夕阳下渐渐缩小的身影,忽然懂得他讲述的不只是个人故事,更是一代人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图谱。那份嘱托,已然化作信念的种子,在年轻的血脉里悄然萌芽,等待来日长成守护山河的栋梁。

图为志愿者们拜访老党员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村里那些沉默的留守儿童,世界瞬间变得敏感而温柔。初见时,孩子们大多怯生生地躲在门后或长辈身后,眼神如受惊小鹿,藏满了对陌生人的警惕与疏离,孩子们清澈眼眸深处,盛满了孤独的阴影,与留守儿童依依惜别,他们纯真的不舍眼神令人心颤。这一刻终于彻悟,“情暖童心”与“助力振兴”本是一体两面:童心的温度,恰是乡村未来的光亮;而乡村的振兴,必为童心撑起更广阔的蓝天。我们带走的,不仅是泥土的芬芳与孩子的牵挂,更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青年当如桥梁,一头连着纯真期待,一头系着家国梦想。

图为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送去文具和生活物资

当老党员的谆谆教诲与留守儿童渴望的眼神在我们心中反复交织碰撞,一种前所未有的顿悟如清泉般涌现:这两代人,看似隔着漫长岁月,实则被一条名为“守护与传承”的生命之链紧密相连。这份沉甸甸的期望,如接力棒般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今日的实践,无论是传递资助政策的希望,还是播撒职业启蒙的星火,抑或是亲手制作艾草香包、团扇时所寄寓的温情,不正是以青春之力,为那银发守护的初心续写华章,为那童眸中的星光驱散阴霾吗,这份在乡土中觉醒的认知,让我们在重走长征路、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誓言更添千钧之重——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历史荣光,更是无数小远们值得托付的明天。

图为志愿者们倾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

老党员布满风霜的手掌与孩子们怯怯递来的香包,那一刻,皱纹里沉淀的岁月与眼眸中跃动的纯真无声交融,在我心中熔铸成永不褪色的印记。在“情暖童心,助力振兴”的旗帜下,我们既是温暖的传递者,更是使命的承接者。这沉甸甸的使命,承载着前辈对山河的殷切热望,也托举着孩子们对成长的无限憧憬。每一次知识的分享、每一回田间的耕耘,都是对这份使命的躬身践行。当青春誓言如钢印般刻入灵魂深处,我才真正懂得,所谓乡村振兴,正是以无数微小而坚韧的步履,将历史的厚重嘱托与未来的璀璨希望,一针一线缝合成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坦途。这条路上,有老党员用半生岁月铺就的基石,有孩子们清澈目光凝聚的星光,而我们,正沿着这代代相传的轨迹,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佳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