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江西赣州讯 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节,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开展了一场以“探寻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实践队深入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竹篙寨,在实践中深刻感悟建党精神。
竹篙寨位于于都县城东北方向约47公里(九十五华里)的银坑镇年丰村,属石灰岩质石山。其平地而起,形似挺拔耸立的竹篙,故而得名。洞口坐北朝南,洞内自然形成数个相连石洞,总面积约2275平方米。其中主洞深邃宽广,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可容纳千人。1928年8月,于北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建立后方保管处,存放游击战备物资。1930年7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途经此地,专程视察竹篙寨。毛泽东指出此地“宽大有水”,可驻一营兵力,周边产煤,是理想的根据地保管处选址。朱德同志随即部署加固、扩建防御工事,增设碉堡。自此,竹篙寨成为中央后方保管处,在中央苏区时期作为重要军械、战备物资中转站,为打破敌人“围剿”及支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保障,直至1934年冬。
图为竹篙寨实地岩壁。实践队邱小薇供图
图为竹篙寨实地内部洞穴。实践队邱小薇供图
活动中,银坑镇文化站干事、红色文化讲解员林秦虎书记带领实践队参观旧址。林书记深耕红色文化研究,对竹篙寨历史如数家珍。他热情细致地为队员们讲解了每一处遗址背后的故事。队员们参观了当年的指挥室、储藏室、值班室等场所。这些由土砖垒砌的小房间,条件简陋,许多甚至没有窗户。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战士在此凭借烛火油灯坚守岗位之不易,以及当地百姓倾力支持红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历史。银坑镇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铭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图为林秦虎书记为实践队讲解竹篙寨。实践队陈佳莹供图
值此建党节之际,此次参观意义非凡。置身竹篙寨,队员们仿佛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体悟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从嘉兴南湖红船启航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发展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竹篙寨正是这伟大征程中无数红色据点的缩影,见证了党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参观后,实践队成员深受触动。来自银坑镇的队员肖斌感慨道:“两年前我来过竹篙寨,那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今,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历史更加可观可感。作为银坑人,我更为真切地体会到先辈的牺牲与奉献,为家乡的红色历史感到无比自豪。党的恩情,永远铭记在银坑人民心中,也外化于我们淳朴的品质。”
图为实践队员于竹篙寨山腰合影。实践队罗轶恒供图
图为实践队于竹篙寨入口合影。实践队罗轶恒供图
此次竹篙寨之行,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红梦启航”实践队队员们表示,要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建党精神永放光芒。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以青春之力续写红色篇章。(通讯员 肖斌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斌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