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盛夏时节,赣南大地骄阳似火。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于都县银坑镇。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用心灵感受时代脉搏,与当地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图为“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队员在竹篙寨的合影。罗轶恒供图
支教日记:从"不知所措"到"心灵相通
“每打开自己一次,便使尽了许多勇气。”团队成员肖斌在日志中写道。初到银坑镇时,许多队员并不擅长与孩子们相处,但支教的责任让他们主动突破自己。课堂上,腼腆的男生轻声教孩子折纸,细心的女生为指甲藏污垢的孩子修剪双手;课后,队员们关注到校园欺凌的苗头,及时介入疏导。后勤成员虽与孩子接触较少,却从细节中捕捉到温情:“有些孩子穿着旧凉鞋,衣服沾着泥,但眼睛亮晶晶的。”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让实践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共同的成长。三下乡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打破自己的壳。
图为“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队员和小朋友交流。罗轶恒供图
红色寻访: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
在竹篙寨革命旧址斑驳的土墙前,林大爷手指向岩洞角落:"看那里,当年红军战士就睡在潮湿的泥地上,革命军人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爷爷浑浊的眼中泛着泪光。穿过青石板路,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一片片现代化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过去这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在靠着党的好政策,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介绍道。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各位实践队队员既触摸到了革命先辈的初心,更见证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图为林爷爷讲解竹篙寨的红色故事。罗轶恒供图
暖心纪实:被爱包围的实践之旅
在银坑镇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种温暖不期而遇。"孩子们,饭菜够不够?要不要再加点?"饭店老板的这句话,成了实践队员们每天最温暖的问候。司机李师傅放弃其他生意,全天候为实践团提供接送服务,在银坑镇的每一天,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这片红土地最动人的故事,永远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老区人民的深情,像门前那口古井,清澈见底。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最真挚的情感。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串起了跨越代际的情感纽带。在这片曾经见证革命烽火的土地上,新时代的青年与老区人民共同谱写着温暖的续章。那些相视而笑的瞬间,那些执手相送的画面,都在诉说着:最动人的乡村振兴,永远是心与心的同频共振。
.
图为银坑镇的村民。罗轶恒供图
青春答卷:在红土地上的精神涅槃
来时怀揣着满腔热忱,以为是来播撒希望的种子;猛然才发现,这片土地早已在心田种下了最珍贵的成长养分。这份情感的升华正在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力。这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新时代青年与革命老区双向滋养、共同成长的新起点。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展现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也找到了青春最本真的模样。夕阳西下,实践队员们背起行囊,身后是孩子们挥舞的小手,前方是延伸的乡村振兴之路。银坑镇给同学们的,远比同学们给予的要多得多。这份红色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用奋斗续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此刻,晚霞染红了天际,仿佛在为这场青春的洗礼作最美见证。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村民的合影。罗轶恒供图
当青春的热忱邂逅大地的淳朴,当理想的星火点亮乡情的温暖,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已然镌刻成生命中最动人的诗篇。恰似赣南四月漫山绽放的杜鹃,以最炽烈的红,年复一年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永恒的情谊;又如同贡江之水奔流不息,见证着一代代青年与这片红色热土缔结的不解之缘。在这里,每一次心灵的触动都是成长的印记,每一份真挚的情谊都化作前行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续写着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轶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