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碰撞出的火花绚烂夺目。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组建的“追寻领袖足迹”社会实践队,踏上了东山岛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开启了一段“觅领袖往昔漳海留痕,传剪纸非遗时代新篇”的非凡旅程。这一路上,他们见证了东山岛从困境走向振兴的华丽蜕变,收获了知识与成长。现在,一同走进实践之旅。
阳光学院“追寻领袖足迹”社会实践队来到东山岛的澳角村,这个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小渔村,曾因地理与资源限制、经济结构单一深陷发展困局。澳角村四面环海,交通极为不便,这使得物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岛内土地多为沙地,土壤肥力低,传统农业发展举步维艰,连粮食自给自足都难以实现。渔业虽为主要产业,但长期处于小规模捕捞和简单加工的状态,产业附加值极低,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
经济结构单一是澳角村发展的“拦路虎”。早期,村子经济过度依赖渔业和传统农业,在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海洋资源衰退,渔业产量和收入就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而且,由于缺乏其他支柱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澳角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也面临危机,漳浦剪纸这一非遗文化传承遇阻。
在探寻澳角村发展的过程中,实践队来到了东山岛的关帝庙。踏入关帝庙,古朴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缭绕的香火,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关帝文化在当地的深远影响,领略到东山岛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更加明白文化传承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理念为东山岛指明了方向。当地政府加大对漳浦剪纸的保护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博物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澳角村将剪纸产业与旅游、电商深度融合。剪纸艺人积极创新,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技艺,创作出众多新颖作品,题材涵盖现代生活、乡村振兴成果等。
澳角村借助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在旅游景区设立剪纸展示馆和体验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剪纸魅力,还将剪纸开发成特色纪念品。电商平台上,剪纸从业者通过线上店铺和直播带货,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澳角村的经济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还扩大了漳浦剪纸的影响力。
在“传剪纸非遗时代新篇”的使命驱动下,实践队员们在澳角村积极学习剪纸技艺。从基础的折纸、画稿,到用剪刀剪出细腻线条,每个环节都认真钻研。在剪纸艺人的指导下,队员们逐渐掌握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作品。
为传播剪纸文化,队员们走进澳角村的社区和学校,举办讲座和培训活动。讲座上,他们讲述剪纸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分享剪纸故事。培训时,队员们亲自示范,耐心指导大家动手实践,激发了大家对剪纸的浓厚兴趣。
队员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剪纸文化宣传视频和图文内容。视频展示剪纸制作全过程,图文剖析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点赞,扩大了剪纸文化的传播范围。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融合的重要性。非遗文化是乡村的根脉,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队员们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澳角村的发展,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期待更多地方能像澳角村一样,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凯文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