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安徽财经大学星火传“渡”・红脉赓续队于1月14日走进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式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渡江战役的壮阔历史与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历史足迹
进入序厅,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型浮雕“胜利之师”映入眼帘,浮雕生动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战士奋勇渡江的壮烈场景,展现解放军突破潜力江防乘胜向全国进军的强大气势。成员们在浮雕前驻足凝视,拍照留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序厅浮雕前合影
步入第一展厅,“战前形势”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团队成员通过参观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图文展板及多媒体沙盘,全面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展厅内陈列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手稿、作战电报等文物,再现了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英明决策过程。成员刘同学感慨:战役决策背后的智慧与魄力,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
图为第一展厅史料影像
见证英雄壮举
来到“渡江第一船”前,锈迹斑斑的木船模型和船工划桨的雕塑群像令队员们驻足凝望。1949年4月20日夜,以“船工马毛姐”为代表的万千百姓冒着枪林弹雨护送解放军横渡长江,创造了“小木船打败军舰”的战争奇迹。团队负责人陈同学表示:“‘渡江第一船’不仅是胜利的象征,更是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激励青年学生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图为团队成员凝望“渡江第一船”
探索红色印记
在战役准备展厅,陈列着众多当年征集的船只、使用过的武器装备等实物展品,以及大量展现军民一心筹备战役的图片资料。这些展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实践团重点参观了“人民支前”主题展厅,千余件文物、书信及影像资料中,一幅“独轮车推出来的胜利”画卷徐徐展开:泛黄的《渡江船工光荣证》、磨损的支前扁担、斑驳的军民互助合约……点滴细节诉说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深情。
铭记不朽丰碑
踏入庄严肃穆的烈士名录厅,镌刻着2.5万余名烈士姓名的白色大理石墙无声诉说着英雄的牺牲与奉献。团队成员在刻满姓名的英烈墙前肃立默哀。在英烈业绩展厅前,赵同学和汪同学看到了一面面展示着革命烈士照片和生平事迹的展板。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鞠躬致敬,表达深深的缅怀之情。
图为团队成员在英烈业绩展厅鞠躬
赓续红色血脉
参观接近尾声,同学们来到留言墙前。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参观感悟与奋斗誓言。“传承渡江精神,为祖国繁荣而努力!”“缅怀先烈,吾辈当自强!”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承载着同学们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留言墙上的字字句句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有老一辈“勿忘历史”的嘱托,也有新一代“青春挺膺”的回应。
图为团队成员阅读留言墙留言
走出展厅,团队成员们来到了纪念馆外的五前委雕塑前合影留念。成员代表王同学表示:这次参观让其深受触动,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青年学生们需要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和弘扬渡江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五前委雕塑前合影
渡江战役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军民团结、奋勇争先”的精神历久弥新。安徽财经大学星火传“渡”・红脉赓续队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行动传承精神火种,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红色研学、理论宣讲等活动,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作者:刘诗韵、陈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诺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