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海风非遗”实践队探寻福州角梳

发布时间:2025-02-09 19: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颖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探寻福州非遗角梳,领略古韵匠心之美

导语: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海风送暖传文化,非遗续脉润心田”实践队在寒假期间,前往福州市上下杭街区及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了以“传承非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寻福州角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宣传推广,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通过保护和传承非遗,守护中华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肿瘤临床医学院“海风送暖传文化,非遗续脉润心田”实践队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以“传承非遗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实践队选择了福州角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

启航寻根:走进上下杭,探寻角梳非遗情

福州上下杭街区,作为福州市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成为了实践队此次探寻的第一站。在这古色古香的街巷间,队员们采访了一位经营角梳的摊主。摊主详细介绍了角梳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对非遗传承的期望。他提到,角梳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代表了福州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独特。

每一把角梳都经过匠人的精心雕刻和打磨,细致的工艺承载着福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展示了福州地区对美的追求和文化认同。江先生特别强调,角梳的制作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福州工匠精神的象征。他表示,虽然如今的年轻人逐渐对传统手工艺失去兴趣,但他依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角梳,延续这一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图为角梳从业者江先生与顾客的互动 林超颖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角梳从业者江先生 林超颖供图

深度解码:非遗展示馆,洞见角梳文化魂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角梳在非遗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实践队走进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队员们通过生动的展示与解说,深入了解了角梳的历史背景、传承故事及其文化意义。

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文化多样性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当下社会,如何平衡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前合影 林超颖供图

倾听民声:问卷调查与采访,共话非遗保护愿

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程度与保护意识,实践队还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街头采访活动,收集到了有关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传承现状及对传承的建议。同时队员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福州的非遗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在角梳这一传统工艺上,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角梳的宣传和推广。

然而,调研中也发现,许多人对于非遗文化的具体保护措施和传承途径仍存在误解。部分市民对非遗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传统文化的表面,而忽视了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实践中的具体行动。队员们认为,通过更多的社区活动和文化宣传,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青年大学生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林超颖供图

展望未来:青年有担当,共筑非遗传承梦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福州角梳作为福州传统文化的象征,不仅反映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工艺,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队员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不仅增强了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在未来继续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决心,并将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传承者。作为医学生,实践队员将把在非遗探索中学到的匠心精神、文化自觉融入到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努力成为既有扎实医学知识,又具备广阔人文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颖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