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热情奉献在乡村大地上——记“丹了个灶”实践团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03 13: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阅读 4.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寻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缘何“双向奔赴 ”,2024年7月15日—22日,在塱心社区团委书记的带领和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丹了个灶”实践团前往分别深入田间地头、夏令营、历史旧居、良登孔边村、康有为博物馆等地,采用集中社会实践、多方主体访谈、特色志愿课程、典型材料文本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寻访绉纱故里,青春义教助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深度的挖掘和追踪,特色化的服务,结合“夏令营+社科调研+文化宣传”的形式,用实际行动感受参与乡村振兴前景的“脉动”,挖掘振兴探索“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动故事,亲身开展教育振兴相关的志愿活动,发现乡村振兴的实践可能,并给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议,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更探索出了一条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奏响“双向奔赴”青春乐章。”

(图1 “丹了个灶”实践团合照 黄泽威 )

多学科背景融合,打造精彩缤纷课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要充分认识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潜能,激发乡村教育发展活力,提升乡村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而实现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丹了个灶”志愿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多个不同专业的六位小老师,结合自身所学,设计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美课程,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带给当地的小朋友们丰富的体验。

(图2 “丹了个灶”夏令营开营合照 黄泽威)

志愿组的兰东强,是华南师范大学2022级体育师范(排球)专业的同学。由他设计的“欢乐气排球”课程,通过对于排球基本知识和排球基本动作的讲解,帮助小朋友们了解排球,增强体魄。同时,他也是华南师范大学醒狮队的一员,每天早上,他都会带领小朋友们学习《醒狮操》,让小朋友们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播了醒狮文化,将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真正地注入到新生代的日常生活中。

(图3 兰东强与孩子们在夏令营互动 刘炜晴)

茶文化启蒙的课堂中,小朋友们闻茶香,尝茶味;“狮心向艺”活力课中,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创意设计醒狮狮头;物理实验课堂中,小朋友们通过实验了解物理知识……这些妙趣横生的别样课堂让孩子们的假期变得更加精彩。

结营之后,小朋友们对于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们十分不舍,向“丹了个灶”的队员们送来了西瓜,西米露……在志愿组苑文慧同学的相册里,存满了小朋友们和礼物的照片。正如她在朋友圈所述说的:“三下乡,也许不是那么宏大,也不会那么专业,但我想我是快乐的。”对于每一个“丹了个灶”实践团的队员来说,亦是如此。

(图4 塱心村的孩子们在夏令营学习 刘炜晴)

立足所学扎根田野,做好调研服务群众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丹了个灶”调研组的队员,深入乡村田野,行走群众之间,与乡村土地深入接触,与村民群众打得火热,收集信息,反复思考,将所学所思所想扎根在泥土当中,将所见所听所闻铭记在心中,做好调研,服务群众。

七月的塱心,烈日炎炎。田间地头却可见一群年轻人,不畏烈日持续奔走,与当地居民不断交流,他们便是来自“丹了个灶”调研组的同学。这次,他们以谭家菜和绉纱这两个IP为基点,结合自身的公共事业管理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专业知识,展开关于文旅活化和乡村振兴的质性研究。

(图5 “丹了个灶”调研组在进行访谈 黄泽威)

据悉,“丹了个灶”调研组此次访谈村民30人左右,村官2名,创业者1名。并过派发问卷,就文旅发展情况、文化感知、村庄基本情况等多个方面展开调研。力求全面了解本地传统文化,积极思考新发展路径。同时,“丹了个灶”调研组也广泛吸取丹灶镇其他村落的治理经验,走访了良登村和仙岗村,旨在吸取别村优秀经验,发现闪光点,结合塱心地域特色,取长补短,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反哺塱心乡村振兴。

(图6 “丹了个灶”调研组在进行访谈 黄泽威)

为了给当地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丹了个灶”实践团一直在钻研。在调研期间,调研组的同学深深地感知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驱使他们不断思考,深入调研。白天的烈日下,有他们的匆匆步履,晚上的办公室里,是他们的反复讨论。

挖掘塱心文化底蕴,展示丹灶发展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既挖掘推广本地无人所知的文化,又弘扬展示丹灶的发展风貌,这是“丹了个灶”宣传组持有的理念。

在下乡期间,“丹了个灶”宣传组联合调研组,对于塱心本地的传统建筑和古老的丝织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相关的拍摄记录。“丹了个灶”实践团不仅用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发现并且了解塱心的文化特色,还进而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村落独特的魅力。

(图7 塱心村历史旧居 黄泽威)

不仅如此,丹了个灶宣传组还走出塱心,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丹灶镇蓬勃的发展风貌。康有为博物馆,氢谷,仙湖……这些丹灶靓丽的名片,在宣传组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一个个有韵味、有内容、有力量的视频。

“在这里,传统文化不是封闭的博物馆展品,而是活跃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实践证明,文化不仅是乡村的灵魂,更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丹了个灶”实践团还将用更多的宣传手段记录丹灶镇的蓬勃发展,用大学生的创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打破传统队伍壁垒,充分实践展示风采

“丹了个灶”实践团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大一的同学。“年轻、创新”,是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核。丹了个灶实践团的组别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队员们只要完成了本职工作,若对其它组别的活动感兴趣,就可以很轻松地加入到其他组的实践活动中去。

(图8 丹了个灶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除杂草活动 黄泽威)

2024年7月20日上午,丹了个灶四个组别的部分队员携手前往良登孔边村,参加由丹灶镇团委和珍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以“氢耕启丰年,一起‘趣’稻田”为主题的亲子农耕研学活动,通过志愿者的身份感受和传播稻文化;当天下午,来自四个组别的部分队员一起参加了塱心村的“绿美塱心,志愿同行”志愿活动,在塱心文化广场帮忙斩除杂草,响应“绿美广东”的号召,用自己的汗水为乡村居住环境改善献出力量。

这种四个组别之间壁垒的打破,不但让丹了个灶实践团的队员们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更能在三下乡活动中收获更多。未来,“丹了个灶”实践团会探索更加多元的组织架构,为队员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个高度开放的平台。

(图9 丹了个灶实践团志愿活动合影留念 黄泽威)

回想起这一次实践经历,队长郑怿轩表示:很累但很值得。当感谢的锦旗传递到“丹了个灶”实践团手中,当当地书记对于“丹了个灶”实践团的工作表示感谢,当被小朋友问及来年是否会再来……这些暖心的时刻都为“丹了个灶”实践团的每一个成员注入力量,驱使实践团坚定地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图10 丹了个灶实践团夏令营结营合影留念 黄泽威)

青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信心耐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乡村振兴也为更多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重提升。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乡村为青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期待青年与乡村能够继续携手并肩,奏响“双向奔赴”青春乐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20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