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为深入研讨科学家精神,探究科研工作者的精神谱系,自2024年7月11起,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繁星一叶实践团开始基于生猪种业领域的川农科学家,深入挖掘“老中青”三代“猪倌”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精神研读:行远自迩,踵事增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2024年7月11日至14日,繁星一叶团队深入图书馆、档案馆、资料馆等,并通过官方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系统性学习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作为社会实践开展的理论支撑和工作指引。团队成员从产生、内涵、发展、传播、影响五个方面系统性分析了科学家精神,同时结合川农精神谱系——川农大精神,分析二者异同,帮助准确理解。
据了解,实践团的研究对象“猪倌”科学家们,指的是四川农业大学以猪繁殖营养为主的生猪研究团队,该团队在吴德教授等资深科研工作者的带领下,已在基因组育种、动物饲料、母猪营养等方面产出颇多研究成果,老中青三代均产生大批代表性科研工作者,实践团在研读精神的同时,细致了解了这些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和个人事迹。
图为实践团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实践团街访调研:对话社会,探究影响
新时代下,结合科技创新的时代主题,科学家精神备受关注,在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加深。2024年7月14日-20日,实践团结合川农研究成果,以街访和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科学家精神的现实社会影响。
问卷调研累积收获有效答卷1026份,实践街访累积收获有效采访视频30份,受调者群体有川农大校友、川农在校学生、农民等多个群体,且受调者年龄从50后到10后不等,为实践团提供了大量宝贵原始材料。“我们在实践中也学到了很多,但看到更多的,是大众对川农大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家精神的陌生,这更让我觉得我们的实际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繁星一叶实践团成员胥峻伟在街访后如是说到。
图为实践团调研问卷表头
图为实践团部分街访
访谈杨喜堤博士:笃行明志,挺膺担当
2024年7月22日至24日,实践团成员以“老中青专访”的访谈逻辑主线,联系到猪种业团队青年代表杨喜堤博士进行线下专项访谈,杨喜堤博士及其团队主要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育种与人工智能等方面从事研究,实践团以杨博士的科研故事为切入点,结合川农大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描摹出了属于川农青年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形象,并以杨博士为核心,同时访谈了其团队内3位在读研究生,根据不同的采访人群设计不同的采访问题,针对性了解各代表人物,深入挖掘科学家的传承,凝练精神内涵。
图为专项访谈杨喜堤博士
杨喜堤博士在访谈中重点提到:“科研本身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会投入无限的精力,最终也不一定会产生期望成果。我们要自己知道我该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杨喜堤博士也以自身实例,生动诠释了他的陈述,他在早期深入学习和动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农业科学,特别是遗传和育种方向在我国缺少精尖人才,并且与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农业上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毅然跻身于人工智能与基因组育种事业中,在生猪产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杨博士是我们的榜样,是他带领我们走进了生信研究的大门,我们也将像他学习,为生猪产业发展而奋斗。”杨博士所带领的研究生蒋汶余在访谈中提到,传承也是科研活的源泉,正是这一代代的传承坚守,才铸就了不计其数的科研成果,也正是一代代青年人的挺膺担当,为科研事业注入的源源不断的动能。
图为杨博士团队内研究生蒋汶余访谈过程
专访陈代文教授:心向阳光,行稳致远
在青年代表的访谈后,实践团有幸邀请到了陈代文教授做专项访谈。陈代文教授长期从事猪营养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领域为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猪肉品质,是动物营养研究中的资深专家。
在访谈中,陈代文教授以自身为例,讲解的川农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的艰辛,他提到,在过去艰难的条件下,很多人都耐不住艰苦放弃了研究,这是不应该的,科学家精神首先提到爱国和奉献,这是科学家特质中最重要的,“即使我们今天遭遇挫折,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阳光依旧会照耀大地,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来过就是了。”过去的艰难,陈教授以半开玩笑的口吻为实践团一一讲述,但背后的艰辛,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图为实践团访谈陈代文教授
“遇到困难多看看积极的方面,行稳致远,传递正能量。”在问及对新生代科研工作者的寄语时,陈代文教授如是说到。“这位老一辈科学家,明明历尽苦难,却依旧心向阳光,这是我们学生一代最应该学习的,也是坚持科研的重要精神支持。”繁星一叶实践团成员在访谈后感叹道。
发展文创新媒体:以新思路,扩大影响
根据自身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实践团成员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设计了大批文创产品,其中包括种子纸、帆布袋、笔筒、扇子等,以实用性物品作为宣传载体,在进行实际工作的同时,以小礼品进行宣传。同时,实践团在微信、B站、抖音等各大媒体平台注册了账号,以文稿、视频、推文的形式宣传实践成果,让更多人看到科学家故事,了解科学家精神。
图为实践团文创产品合集
图为实践团推文宣传名片
科学家精神的光辉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也映照出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科学家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探索精神令人钦佩。科学家精神中的批判性思维与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是科学进步的基石。科学家精神中的团队合作与知识共享精神令人感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思考,让人深思。科学家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对失败的坦然接受,也让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在一代代人的实践传承下,谱写出了包括科学家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创新为主题的全球科技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相信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将自强不息,带领我国稳步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