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解懿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五千年实证”之良渚遗址,历经数千年沧桑,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生。非遗之所以具有跨越岁月的底气,正在于有一代一代人会在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中,修炼一份静气、打磨一段光阴、延续一味陈香。
2024年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数智振农——秦乡遇大学生数字乡村特色产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咸阳市武功县星罗商贸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主要从事非遗的传承于文创产品的研发。
(星罗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皮影的使用方法 解懿湉摄)
实践当天,团队成员参观了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麦秆画、皮影、雕塑等映入眼帘,成员们带着内心的激动与创始人杨女士进行交流讨论,发出一声声赞美之声。
(团队成员讨论剪纸的精妙做法 高杨摄)
紧接着就与杨女士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中团队了解到:杨女士本在外贸公司就职,经常会拿一些中国的文创玩意儿送给外国客户当作礼物,而客户对这些礼物的反响十分好,因此杨女士萌生了一个创业的想法,既可以传承中国非遗文化,又可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杨女士回到家乡,走访各地的非遗文化,最后总结出一系列的产品,招聘专业老师教授村民手艺,由村民纯手工制作产品进行售卖。尽管经历了过去的疫情,杨女士仍然坚持了下来,并且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也是杨女士和公司未来的发展的动力。
(团队成员采访杨雪女士 万晓摄)
(杨雪女士为大家介绍麦秆画的做法 高扬摄)
下午团队成员在杨女士的带领下走访了当地村民,就乡村数字化程度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研,当地村民也是十分和蔼、配合工作,每一个反馈都是后续工作方向的指导。
(团队成员实地采访当地村民 杜清芝摄)
(团队成员为村民讲解问卷内容 解懿湉摄)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了解到了一段精彩的非遗创业故事,同时也学习了一些非遗文化,加深了队员们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体会文化精神内核,唤醒内心对中华文化的骄傲与自豪。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并且实践团队做的就是为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化方式促进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团队负责人与星罗商贸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 杜清芝摄)
(团队与咸阳星罗商贸有限公司合影 星罗商贸有限公司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嘉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