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强师报国 ——东北师范大学“寻迹冰城”红色精神传承队赴哈尔滨红色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8 14: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阅读 9.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提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似乎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然而,与冰城浪漫的冰雪白色相比,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更能激荡人心。为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7月9日至7月10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了2024年“强师报国青年力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迹冰城”红色精神传承队依托哈尔滨市丰富的特色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强师报国”主题活动,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基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霜采取的今天的成就,为了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党史纪念馆,追寻哈尔滨的红色记忆,走进党史殿堂,聆听党的光辉历程。

图 1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展旗仪式

图 2实践团成员参观哈尔滨党史纪念馆

整个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无不在感慨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的征程中从沧桑走向现代。通过历史图片、文物、场景复原和艺术作品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带领哈尔滨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进取的历史画卷。

历史是一面镜子,展现过去,警鉴当前,昭示未来。踱步在哈尔滨党史纪念馆,透过那些沧桑的历史,远望渐逝的硝烟,抚摸血与火的记忆,绸缪改革图强的千秋伟业,你也一定和我们一样,深感重任在肩。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座矩形黑灰色建筑,被称为“黑盒”。陈列馆共六大主题展厅,向世界真实还原了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将阴暗的真相暴露在阳光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凭借在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图 3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旗仪式

图 4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空镜

当那段历史赤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控诉着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罪证恶行。参观过程中,实践团走过冻伤实验室、毒气瓦斯发生室等旧址,全程肃然静默,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大家面色凝重、心情沉重,为死去同胞的悲惨遭遇深表沉痛。陈列馆中一个个血淋淋的真相无一不诉说着残暴的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一句句证词、一张张照片似乎都在默诉着一个真理:一切罪行都无法抹去。遗忘甚至篡改历史的人,等待他的必将是历史的审判。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这是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临近出口时解说的一句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实践团在这里深刻体会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几个字的重量,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如果说实践过程中每一次展馆前的展旗仪式都增强了实践调研活动的仪式感,那哈尔滨烈士陵园和东北烈士纪念馆前的展旗仪式还多了一份严肃和沉重。在烈士园的英烈事迹展示厅中,展示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烈士们谱写的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震撼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游客。

图 5东北烈士纪念馆展旗仪式

图 6哈尔滨烈士陵园展旗仪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这岁月静好的时代,我们不会忘记,是谁以血肉之躯换山河稳固,通过对于庄严的烈士陵园的参观,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也深刻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伟大。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一个个历史课本中熟悉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做的贡献。通过观看英烈的事迹和遗物,‌可以感受到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引发内心的感动与敬仰之情,‌增强对家乡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还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激励自己向英烈们学习,‌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事实上,烈士纪念馆背后所蕴含的是一本浓缩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光辉史书。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为了抵抗外族的战争和侵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今天的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纪念先烈虽然只是种形式,但这种行为本身可以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人们的纪念意识,更加体会责任与使命的意义。踏访哈尔滨这座城市,我们无数次被触目所及的红色元素深深触动,英雄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城市记忆中,英雄的精神早已扎根百姓心中。冰雪会融化,而红色血脉永续传承,引领冰城人民接续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工作。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时代下,由无数革命先辈、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在艰苦岁月中发展而来,反映的是我党数十年艰苦奋斗历程,其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通过红色实践能够让当代青年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现状,培育良好的奋斗精神,并在思想精神的指引下培养奋斗行为,成为勤奋努力、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东北师范大学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作为主要学生群体的师范生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坚持“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要求。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将会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此次红色革命实践,我们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政治素养,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促使自己成为具有坚定信仰、高尚品德和丰富知识的优秀教师,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东北师范大学 付阳、程嘉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