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关万千重,岿然不动循初心。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张纪禹、孙佳睿)为了解新疆土陶还存在那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使新疆土陶精益求精,赴新疆克州乌恰县境内美丽兵团实践团于7月22日在杨超老师的带领下,对英吉沙县芒辛镇洽克日库依村行实地调研。
当杨超老师带队到达土陶展览馆并向师傅说明原委时,三位师父对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老师带这么多学生来这么远的地方来看我们,我们很高兴啊。”
在访谈的一开始,师傅们就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固定的泥土来源。每一次取土都要做一次实验来分析其是否能够用做陶土,此外,我们的产品原料几乎完全来自当地,在这里产出的陶土与釉料全是低温材料,加热到950摄氏度就会融化,难以制作出我们想要的创新型土陶。”伊马木·艾力这样向我们说。他向我们拿起一只花纹怪异的陶瓶,继续向我们解释:“这只陶瓶本来是花费三天时间雕刻了十二生肖的图案并且上了对应的多种颜色的釉,但是由于所使用的釉料不行、窑的温度不能控制,这三天的成果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进行过观察、抚摸、透光性检验、图层分析等步骤后,杨超老师表示:“新疆土陶的技术与河南唐三彩相似,我先带回你们的部分陶土回实验室研究,这个有问题的陶瓶我也拍照记录了。之后我会给你们邮寄一些内地的高温陶土进行实验,有机会也会帮助你们联系河南唐三彩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我们在随后的访谈中还发现,英吉沙可能发生的停电事故造成的整窑产品废弃和没有过滤机、只能手工筛土增加了电窑爆炸损坏的隐患为师傅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但是当问到他们关于未来的打算时,三位师父说到:”即使我们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也都不愿意放弃新疆土陶这一行业,我们热爱这门手艺,我们不愿意让我们的手艺失传。当地政府和文化部仍然愿意宣传扶持我们的土陶行业,同时,看到还有着石河子大学的老师同学一样认可我们的手艺的人,我们深受感动。我们也一直坚持着克服各种困难,将这门手艺一直传承并发扬下去,我们希望好的作品与技艺优秀的师傅越来越多,也希望我们的作品得到当地群众,内地游客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