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王锴彬 郑任莹 陈纪阳 沙秋汪 黄薇)2024年8月初,广东白云学院“狮”意盎然突击队积极响应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莲塘村,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团队聚焦岭南特色产业、文化创意和保育领域,围绕“非遗传承、产业发展、风俗文化”开展,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国土的宽广,以实际行动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一、发挥高校资源引智囊
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和智力的聚集地,产学研用链条完备。该团队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邀请了四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为莲塘村醒狮狮头扎作产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对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赵伟斌(左三):广东醒狮省级非遗传承人
图为陈金明(左三):醒狮扎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
图为黄景棠(左二):广东醒狮市级非遗传承人
图为龚桂冬(右二):广东醒狮市级非遗传承人
二、发挥高校智慧献良策
团队走进连山太保,对醒狮狮头的文化价值、市场环境、潜在客户群体等现状进行分析,制作出一份具有当地特色的调研报告,在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探索“非遗+产业+研学”模式,做好非遗传承保护、文化品牌宣传与工艺品销售相结合发展,弥补现有短板,进一步激活当地的旅游市场,借助高校师生的智慧,让这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绽放新光。
图为团队调研报告
三、发挥高校技术补短板
团队根据地方所提需求和当地实际短板,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帮助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莲塘村醒狮狮头扎作打造了一部更具特色的非遗宣传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连山太保非遗狮头扎作技艺,打造出专属连山太保的名片,同时通过宣传片助力当地非遗狮头的销售,补齐当地发展短板。
图为非遗宣传片
非遗传承,宛若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心灵与历史的深邃。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超越了技艺的传授,是蕴含着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感悟和无尽的热爱,更是对非遗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新时代的青年,被赋予了认同、传承并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需要青年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去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与希望,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彩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任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