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来铭蕙)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一支由25名热忱的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踏上了前往湖北省阳新县排市中学的征途,开展了一场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红色故事润心田,青年力量续血脉”为鲜明主题,在辅导员关巧老师的精心引领下,志愿者们不仅深耕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还匠心独运地开设了书法、手工创作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兴趣课程,旨在为乡村的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往知识海洋的宽广道路,并让他们在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享受更加全面而均衡的教育资源。
图为小葵花实践队与排市中学老师的合影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鸿沟日益凸显,乡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积极应对这一现状,众多高校纷纷行动起来,派遣志愿者深入农村腹地,开展支教活动。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阳新县排市中学的学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点亮希望的灯塔,助力他们拓宽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乡村教育的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
在深入调研当地学生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小葵花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匠心独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同时也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一)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上,志愿者们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为引领,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索经典文学作品的世界,旨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细致培养其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享受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数学课堂上,志愿者们则把重点放在基础概念的透彻讲解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上,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英语学习中,志愿者们积极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营造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感,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口语表达与听力理解能力,让英语成为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二)兴趣课程
书法:志愿者们教授学生基本的书法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手工:通过制作手工艺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文体活动:组织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红色教育
志愿者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生动地向学生们讲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们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三、活动亮点与成效
此次支教活动成果显著,不仅在学科知识传授上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助力,更在情感层面与他们构建了深厚的纽带。志愿者们通过日常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了学生们的生活点滴与心理需求,并针对性地给予了温暖关怀与有力支持,让爱与知识同行。
(一)学科成绩显著提高
经志愿者们的悉心教导,学生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核心学科上的成绩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斐然。
(二)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兴趣课程的设置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兴趣领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书法与手工的学习,不仅技能得到了提升,还收获了自信与成就感,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文体活动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也显著增强。此外,红色教育活动的深入进行,更让学生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
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每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以及当地学校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这次活动不仅成功地向乡村学生传递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与深刻的收获。
未来,“小葵花实践队”将始终坚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探索支教模式的创新之路,旨在将温暖与希望传递给更多乡村的孩子。同时,小葵花实践队热切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携手努力,共同为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总之,这次“三下乡”支教活动无疑是一次极具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它不仅为阳新县排市中学的学生们带去了宝贵的知识与无尽的快乐,更为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们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成长与锻炼机会。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定能继续闪耀光芒,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思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