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数字守护,行万家e诊 —— “万家e诊”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13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谢庭韵   阅读 8.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8日,伴随着夏日的蝉鸣与日光,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赴无为市滨湖社区“万家e诊”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怀着激情与梦想,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常的旅程。

在信息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数字鸿沟成为制约老年人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一大障碍。为缩小这一差距,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团队带着“万家e诊”项目,深入社区,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教会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并进行社区网络安全宣讲,让老人们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同时也让老年人的信息与经济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

一.初来乍到 尽心尽意显关怀

活动开始在一个燥热的傍晚,随着炽热的阳光逐渐失去其威力,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陆续抵达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地:无为市——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滨江县城。正值夜幕将垂,华灯初上,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成员们趁此良机向路人们发放提前备好的问卷并随机进行采访,以对居民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情况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这种对待准备工作的热情也折射了成员们对本次工作的重视。

活动的第一天,成员们便在社区活动中心的大厅内布置起了临时的便民服务台,鲜明的红色横幅上,既有醒目的网络安全提示,也有特意使用加大加粗字体的“万家e诊,数字守护”的字样,提醒成员们不忘初心,牢记本次活动的纲领。细心的志愿者们还准备了放大镜、茶水、一次性纸杯等一系列辅助用品,确保每位老人都能舒适地享受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都深知要以耐心与细心并行的方式对待老年人。因此,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每位志愿者都秉持着“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耐心指导每一位老人。从如何清理手机,到如何使用视频通话,再到怎样识别网络诈骗,每一项内容都被志愿者们逐一拆解,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解给每一位老人听。

其中,网络安全宣讲尤为关键。负责宣讲的团队成员不仅讲述了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还模拟了几种常见的网络诈骗场景,让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辨识与防范。比如,宣讲人员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了一个假冒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诈骗案例,老人们则尝试着找出“骗子”设下的骗局在哪里并提出应对措施。这种互动式学习,既活跃了气氛,消弭了志愿者们与老人之间的隔阂与尴尬,又加深了老人们对于网络诈骗的理解。

二.工作之余 e诊e教共进步

在一次志愿服务宣讲活动结束后,社区的工作人员询问团队成员是否有兴趣与社区内的学龄儿童进行交流。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他们选择在假期来到社区活动中心自习。虽然这份工作超出了团队原定的计划范畴,成员们还是欣然应允——增进居民福祉,为社会进步赋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目标,身边的一切小事,都可能是一个契机。

因此,团队成员向社区内小学生们进行了科普宣传,积极解答他们提出的奇思异想——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病毒为什么是有害的等等。除此之外,团队全体成员一同参观了无为市博物馆,了解了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其中,团队重点踏访了博物馆内的“数智城市”与“红色历史”两个专题区域,对网络安全与城市的智慧发展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也启发了成员们走进社区的放映点,为社区中的孩子们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团队成员们也耐心地一一为他们解答。

三.依依惜别 青春华章同铸就

经过几天的努力,成员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尝试着使用电子产品,他们的世界因为技术的介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网络安全宣讲,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再会轻易受到网络诈骗的侵害。

在活动的历程中,不仅是团队的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们与老人们、孩子们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分别的那天飘着细雨,“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一曲再激昂的乐章也有其尾声,但相信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的序曲。

“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同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次“三下乡”活动希望通过“万家e诊”这样的活动,让科技的旋律同样在农村大地上悠扬响起。使老年人不仅仅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受益者。未来,相信成员们还将继续前行,将这份智慧与温暖,传递到更多需要它的地方——此次“万家e诊”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普及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它证明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关爱与温暖总能跨越年龄与背景,连接每一个心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庭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