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共一家,民族团结盛如花。同心筑梦齐奋进,携手前进展宏图。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地区慰问各民族人民时曾强调“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因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蒿枝村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高举起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8月6日,山东大学文化之旅实践队在贵州省六盘水市蒿枝村召开了一场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为主题的宣讲会,引导蒿枝村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
宣讲会当日,实践队的队员们提前抵达蒿枝村居委会的会议室进行场地布置与设备调试。正当队员们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句怯生生的“老师们您好”,抬头望去,原来是受邀参加的蒿枝村村民们也提前到场了。“灿比云霞开眼目,银铃百串摇康泰。金线千针绣吉祥,繁复图腾展古韵”。其中两位苗族与彝族的村民们特地穿上了本民族特色服饰,他们因长期耕田劳作、风吹日晒而略显麦色的面庞上此刻也飞扬着期待与兴奋的红晕。看着村民们溢满求知欲的双眼和质朴腼腆的笑容,实践队的队员们不禁心头涌上汩汩感动的暖流,连忙加紧手头的工作。待村民们基本都落座后,本次宣讲会的主讲人——实践队的指导员温曦也热情地与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目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蒿枝村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反馈以及蒿枝村各民族相处状况。随后,在温馨而欢快的氛围中,“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宣讲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图为温曦为村民们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陈莹 供图
会议伊始,温曦首先向村民们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定义,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同时,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不仅包含疆域、历史、文化与精神方面的“四个共同”,还包含“四个与共”与“五个认同”等重要内容。为了让村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温曦还运用“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比喻,突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关系。
为了引导村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温曦带领村民们重温战火纷飞的年代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英烈事迹。从抗日战争时期回族战士马本斋率领的“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到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毅然用胸膛抵住爆破筒炸毁敌堡的苗族战士龙世昌,一个个鲜活而感人的故事让在场的村民们不禁热泪盈眶,也感受到“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图为与会村民聚精会神地听讲 陈莹 供图
随后,为缓和讲述战争史后略显沉重的氛围,温曦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与视频向村民们绘声绘色地展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魅力。从锡伯族的锡伯舞到蒙古族的摔角节,从苗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到水族的水上木楼,从彝族的火把节到傣族的泼水节,村民们对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文化元素叹为观止,纷纷表示要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点一个大大的赞,并且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华夏儿女而感到自豪。
图为温曦引导村民们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陈莹 供图
会议最后,温曦回归宣讲会主题,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他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只有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民伟力,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实根基。语毕,蒿枝村的村民们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今天的宣讲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未来他们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的民族团结事业出一份力。
图为山东大学文化之旅实践队和参与宣讲会的村民的合影 陈莹 供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这一场宣讲会已然落下了帷幕,但是一粒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将会继续在蒿枝村村民的心田上慢慢生根发芽。“寻文化之美,铸民族之魂”,山东大学文化之旅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将始终铭记这份初心与使命,笃行不殆,宣传好党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以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何雨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雨琪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