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学子三下乡:科技与文化齐飞

发布时间:2024-08-07 20: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景慧颖   阅读 9.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杨鸿瑞)2024年暑期,我们走进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洛阳市大河荟,探寻信息化技术在洛阳文旅中的作用,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文化传播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那个遥远的夏代。而让我尤为惊叹的是,博物馆内广泛应用了信息化技术,让这段古老的历史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图为青年郑实践团队成员体验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三维影像空间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景慧颖 供图

在展厅内,多处可见高清数字展示屏,它们不仅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纪录片,还通过3D建模和动画技术,生动再现了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过程、都城布局以及当时的生活场景。这种直观且互动性强的展示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观展体验,使我对夏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青年郑实践团队成员体验博物馆展品数字屏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景慧颖 供图

博物馆还提供了基于AR技术的导览系统。通过手机扫描展品上的二维码,我就能够在屏幕上看到该展品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这种个性化的导览方式,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探索,同时也感受到了信息化技术为文物保护与传承带来的便利。

如果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历史与科技的碰撞,那么《寻迹洛神赋》表演则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随着水幕倾泻而下,水滴溅起,光影变幻,我自己仿佛也置身于水中,酷炫的场景变换以及VR、AR、裸眼3D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我走进了一场关于洛阳的千年寻迹之旅

在表演现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舞台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空间。灯光、音响、投影等多种设备协同工作,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氛围。特别是在表现洛神出水、云游天际等场景时,通过高清投影和特效处理,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神话世界之中。

图为《寻迹洛神赋》数字博物馆初遇洛神演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景慧颖 供图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化技术在洛阳文旅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古文明,还是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打造精彩表演,都展现了信息化技术为文化传承带来的无限可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信息化技术,将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信息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潜在风险,努力寻求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平衡点,让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景慧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