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颜佳瑜)为了深入了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成效,7月22日起的一个星期,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土地智汇苏州分队”暑期实践队来到苏州市吴江区北联村,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当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状况,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和增收富农,探寻农村健康发展新道路。
早上9点,团队在同里地铁站集合,一起出发前往北联村。团队最先来到了北联村村委会,与事先联系的相关负责人开展交流,并提供了纸质介绍信供负责人留存。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团队4人并帮助团队开立了调研许可,并介绍了一些北联村土地入市的基本情况,“吴江区去年底一共出让了3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北联村有其中两块地,第一块地位于北联村南娄江南侧,出让年限为40年,第二块地位于新开中心港旁,出让年限为50年,两块地都处于吴江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位置,对未来北联村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两块地后续会建造餐饮民宿综合体和健康主食园,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又能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向相关负责人了解北联村基本情况 许陆瑶摄
走出北联村村委会,大片的农田映入眼帘,田间是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不远处,一座座房,一扇扇窗都有着年代的印记,马路边,公告牌上宣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和新时代等主题。队员们从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之前,都要召集村里的代表进行讨论,所以团队一行人决定先去找一位村民代表进行沟通交流,村民代表是由村民小组里投票选出的,是村民和村委会、政府之间连接的桥梁,被问及村民们对土地入市的意愿这个问题时,村民代表张先生表示“大多数村民对入市这个事情肯定是支持的,政府和村委会花时间和精力将我们北联村的两块地变为试点地区,这给了村民们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也给了北联村一个发展的机会,在土地入市过程中,土地的所有权不会改变,耕地面积也要有保证,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接下来,团队继续对村民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4人决定两两为一组,分开进行。第一组比较顺利,遇到了正在遮阳伞下闲聊的一大家子,他们耐心的帮助队员们填写问卷,还和队员们交流了他们的想法,“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是以工资性收入或者转移性收入作为主要的年收入来源的,15户种田大户是纯农户,其他大多数都是非农工作者。两块地入市以后,我们可以拿部分土地流转收益,参与项目分红,后面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增加就业的机会的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但在入市的过程中,土地纠纷或者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相信政府在推动土地入市的同时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同时坚持绿色发展,所以由政府来主导这件事我们是十分支持的。”
另一组的两位队员远远的就看见了几个高大的瞭望台,有着三层楼那么高,据村民说,近几年有好多的游客特意来这儿看大片的油菜花,扩大了村子知名度的同时又发展了乡村旅游,入市的土地上建餐饮民宿综合体一定与这乡村独有的美景不可分割。队员们走到观景区旁的小路,与一位奶奶进行交流,奶奶对专业名词不太理解,队员们就进行了简单解释,在谈及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时,奶奶表示,“政府、村集体和农户的收益应该平分,一部分给农户,保障他们的权益,一部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另外,土地的价格应该由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协议。”
图为团队成员对村民进行调研 颜佳瑜摄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次实践调研,队员们走入田间地头,走访了多户村民,了解了村民们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意愿,也发现了村民们对入市和流转等发展手段在认识上的不足。在多方反馈的基础之上,未来发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时,仍需政府、村委会和农民多方共同协商,共同努力,用座谈、开会、入户走访、发传单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的参与感。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农村的转型升级和城乡融合发展,南财学子将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深入了解农村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探寻农村新的发展之路,以青年之青春记录祖国发展的青春,以青年之奋斗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委会负责人合影 卞沈研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章诗颖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