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 长安大学“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民族团结”实践队赴延边州图们市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7 22: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雍嘉玮 谢可欣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红色基因传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长安大学“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民族团结”暑期社会实践队(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吉林专项活动入选团队),在能电学院老师刘欣、金振广的带领下,于7月24日-7月25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开展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校合照。通讯员 康康 摄

延边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也是多民族交错杂居、深度互嵌地区,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图们市是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城市,域内有17个民族,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意义重大。

图们江广场庄严雄伟

7月24日上午,队员们前往图们江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了解“捌柒 56 街区”、抗洪纪念碑等图们标志背后的故事,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念。此外,在图们江广场,随处可见宣传民族团结的科普标语、民族服饰体验区、民族团结打卡墙,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

图为图们江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图们江广场图们江广场“四个与共”宣传标语。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实践队在图们江广场瞻仰雕塑。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民族团结宣传标语。通讯员 郑淑文 摄

图们口岸历史源远

随后,实践队来到图们口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登上了中国图们口岸以及铁路国门,参观百年图们口岸展示馆,立身中朝边境,感受图们口岸这一吉林省立关最早、历史最长的重要国际交通枢纽的悠久历史沉淀。

 图为图们口岸公路桥国门。通讯员 郑淑文 摄

图为图们口岸铁路桥国门。通讯员 郑淑文 摄

毓秀水南民族和美

7月25日,队员们前往图们行最后一站——石岘镇水南村。水南村曾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精神文明村、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等。在水南村人才兴边岗青年干部金元的带领下,队员们观看了水南村“毓秀水南,和美宜人”宣传视频,在水南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队员们参观历史文化长廊,感受红色文化熏陶,感悟水南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守望相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访“吉善·同心圆”之家、户外秋千摔跤广场等,村里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村民活动,各族村民积极参与、其乐融融,让队员们深入感受到了水南村的浓烈的民族团结文化氛围。

图为实践队参观水南村村支部。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实践队观看宣传片并认真聆听讲解。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实践队在水南村村支部合影。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队员们参观历史文化长廊。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水南村内民族团结标语。通讯员 康康 摄

图为队员们走访朝鲜族秋千及摔跤广场。通讯员 康康 摄

2016年水南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对村干部进行了访谈,并与中央民族大学驻水南村考察调研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提炼总结水南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族团结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图为实践队采访村干部。通讯员 郑淑文 摄

图为队员与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进行实践交流。通讯员 郑淑文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笑宇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