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孙坤鹏) 2024年8月5-6日,洛阳理工学院“会马”领航铸青春,实践赋能育新人——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赴河南安阳、河南南阳、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等地助力出彩中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孙坤鹏赴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纺织路纱厂路交叉口殷墟博物馆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殷墟博物馆前留影)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神话故事中商朝部落首领的母亲吃下玄鸟的蛋从而生下始祖“契”,于是有了玄鸟生商的典故,玄鸟也成为商朝重要的图腾。在殷墟博物馆大厅,就有一只翱翔的玄鸟盘旋在上方。 大家所熟知的历史记载“盘庚迁殷”,正是如今的安阳小屯村一带,这里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片土地沦为废墟,称殷墟。
(图为殷墟博物馆,通讯员孙坤鹏)
殷墟遗址的发现让中国的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甲骨文源头)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墟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近4000件套,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还展出了不同大小形态的刻辞卜甲,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商代文明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和商代甲骨占卜的奥秘。这一系统全面的展示平台,有助于加深大家对夏商文明的认知学习和相关考古工作人员对其进一步研究和阐释,助力实现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和文化的传播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商代青铜器)
(图为殷墟博物馆卜辞甲骨,通讯员孙坤鹏)
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殷墟作为代表中国古典文明的文化地标日益得到重视,民众的关注热度也明显增高。这要求进一步做好殷墟保护和研究,让殷墟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用好商周文明和甲骨占卜等关联文化这一“传家宝”,以殷墟遗址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人文情怀,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边发展边汇集整理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亟需改进之处。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小屯村附近居民关于当地文化振兴乡村的影响)
在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博物馆附近开展的相关文化产业链十分健全,不仅有文化美食街,还有规模正式,游人如织的“殷墟文旅小镇”,以及开展的密切关系殷墟文化的“洹溯大邑商”“洹河夜游”的文旅活动,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过程中也体会一把穿梭千年的氛围。
上万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凝练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值得今天珍重和发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发掘包括殷墟文化遗产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价值,为当代服务,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以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助力出彩中原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带动乡村振兴,也要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厚植人才根基,让优秀的人才大展身手,携手推进乡村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静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