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情·中国梦” 探访红色旧址 缅怀革命先烈

发布时间:2024-08-03 14: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艺轩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罗艺轩) 7月17日,长安大学赴江西“寻根铸魂•逐梦交通”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追溯革命印记、感悟革命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先后走进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烈士陵墓,追忆峥嵘岁月,感悟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陵园合影

探寻大井朱毛旧居,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大井朱毛故居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大井朱毛旧居。讲解老师从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在这里艰苦奋斗与革命斗争说起,讲述了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开展实地调查、敢于实践创新的故事,引导同学们走近革命伟人,回望红色岁月。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泽东同志一生热爱学习,手不释卷。在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这个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

图为朱毛旧居

一块普通的石头,几座简陋的屋子,承载着一代革命者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见证了毛泽东同志走到哪里就把学习思考带到哪里的可贵品质,也让实践队师生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深刻感受到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旧居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小井红军医院

看过大井,实践队迈步向前,有一座两层楼的黑色木制建筑静静伫立着,这里曾是井冈山斗争极其重要的基地——中国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村红四军医院旧址。参观之前,讲解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队员们讲述了这所医院的前世今生,感受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图为小井村红四军医院旧址

小井红军医院外的三座雕像“艰苦创业”“战地救护”“师长献盐”体现了以往红军的三大苦:打仗苦、生活苦和伤病苦。小井红军医院的医务人员和伤员们一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特别是师长张子清舍命让盐,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为革命竭尽忠勇的精神和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形象深入人心。

图为“师长献盐”雕塑

每一次聆听革命故事,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都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参观过小井红军医院后,队员们认识到现在的岁月静好不仅仅是前线战士的冲锋陷阵,也有战争背后无私奉献的革命者,没有轰轰烈烈的战争也令人感动。

铮铮铁骨,唯念芳名代代永存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祭奠井冈英烈”仪式教学中,队员们跟随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老师来到革命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井冈山英魂。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井冈山斗争中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庄严而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和郁郁葱葱的松柏。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到解放;第二组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图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中,共有四万余人牺牲。在前往烈士陵园的路上,实践队员们仿佛能听到先烈们的心声,看到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的身影。实践队员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拾级而上,踏入纪念堂,向烈士敬献花圈、默哀,三次鞠躬表达最深的敬意。

图为实践队员们肃穆登阶

随后,基地老师在吊唁大厅为学员们上了一堂“坚定执着追理想”主题教育课,讲述了井冈山人民坚守信仰、不畏牺牲、为革命事业展开生死较量的勇敢与魄力。在这里,嵌刻有15744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厅中放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悼念着那些为革命事业牺牲的无名先烈。

图为基地老师声情并茂地授课

最后,在实践队员贾则楠带领下,全体学员面向团旗庄严宣誓,以重温誓词的方式,涤荡初心,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箴言,同频“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忠诚之心。

图为实践队员庄严宣誓

革命后代讲家风,红色基因代代传

14:30家风课

当日下午,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活动上,赵京娅深情地讲述父亲赵镕中将在革命年代的故事,还原了一个无私无畏、先人后己,生活中又注重勤俭节约的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在父亲的影响下,唐山大地震时,赵京娅作为解放军的一员奔赴前线。访谈中,赵京娅特别强调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她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励当代青年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图为赵京娅女士谈家风

随后,朱新春讲述了他的父亲——开国上将朱良才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奉献的感人事迹。他深情地叙述着父亲在甘肃祁连山与敌人周旋和马匪进行悲烈斗争的故事。怀着“只要心中有党,就一定能找到党”的信念,1937年,历经万难,朱有才抵达兰州与红军会合。在家庭教育上,他教育孩子们淡薄名利,执着人生,告诫儿孙:“要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

图为朱新春老先生讲家风

点滴话语,朴实而伟大的革命精神在讲述和聆听中一点点传递着,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中国青年应当铭记历史,认真践行,让伟大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勿忘历史,昂首阔步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本次参观中,队员们追溯往昔烽火岁月,英雄事迹镌刻心间。而如今,中国迎来了海晏河清的局面。实践团成员深知“初心和使命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一定要坚信信念之火永不熄灭,探索新时代下的新道路,做敢闯新路的奋斗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叶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