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陈果 区淑萍 万泽坚)2024年7月,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源心·夏乡实践团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雅韶镇开展主题为“踏寻革命足迹,感悟历史深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前往参观了雅韶乡农会红色文化展馆,旨在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访革命旧址,缅怀先烈。
启蒙火种照雅韶,英雄事迹启新篇
踏入雅韶乡农会文化展馆的大门,在门亭外一花一树的映衬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阳江农民运动的“启蒙篇”,谭作舟烈士正是农民运动的启蒙领袖之一。他生逢半封建半殖民地年代,社稷山河满目疮痍,阳江也是兵荒马乱,生活在底层,深切体会到人民苦难的他,自幼就立下了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为寻求革命真理,谭作舟等革命青年返雅韶乡,在当地播下了农运的火种,开启了水深火热的革命运动。在了解完这些事迹以后,实践团成员深深地佩服谭作舟先生面对国难仍然临危不惧的勇气,他如同一座不灭的灯塔,照亮了雅韶,为雅韶农民带来了农运胜利的曙光。谭先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伟大事迹,也激励着当代青年要珍惜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不只局限于想象的枷锁,而是通过反复练习,敢于尝试,通往自己的心之所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启蒙”篇展馆。通讯员 冯殷婷 摄
锐意探索救国路,铁血丹心铸农魂
在“求索”篇的展馆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谭作舟等先驱者们如何组织和发动农民,成立乡农会,为农民争取权益,传播革命思想。展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生动地重现了当时人们从思想觉醒到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过程,展现了雅韶乡农民协会在大革命时期如何寻求革命道路,如何探索农民运动发展的辉煌成就。正是这些先驱者们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才使得农民运动得以蓬勃发展,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名言在“求索”篇的展馆中得到了深刻的诠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这些先驱者们所做的那样,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农民运动的道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求索”篇的展馆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的真相,更能够感受到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激励新一代青年在新的时代里继续探索、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求索"篇展馆。通讯员 冯殷婷 摄
烽火燎原映壮志,革命精神永不朽
追随着革命先辈的求索之后,实践团成员重温了农军大发展时期,此时农运协会的人几乎遍布阳江,规模庞大。他们不仅开展了“二五”减租减息斗争,争取农民的基本利益,减轻他们的负担,还作曲《工农兵联合起来》鼓励广大农民勇于和地主豪绅作斗争,极大地壮大了农民的士气。陈鸿业夫妇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坚定了革命理想,奔走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将这些散落各地的星火聚集在一起,它在阳江地区形成了燎原之势。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燎原"篇掌柜。通讯员 程海琳 摄
舍身忘我铸忠诚,无私奉献映丹心
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烈口号,到农民运动遭到镇压的历史剧变,我们被“阳江十七烈士”舍生取义,只为守护心中那一颗“红”心的革命精神所震撼。在陈列馆的墙上,展示着当时陈必灿和谭作舟烈士被国民党处死前用布衣毛笔写的家书,短短几行字,却饱含他们不惧死刑,为民请命的夙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谭作舟的家书里 “弟弟,我今为革命死矣,死得其所,望弟继吾愿”。在面对以蒋介石为首的革命大屠杀时,以谭作舟为代表的阳江17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对国家革命事业的崇高信念,他们在临死之际想的不是自己是否牺牲的现实,而想的是希望自己的亲人,后代能够继续传承他们对于革命事业那坚定不移的信念。浏览完这一幅幅历史的画卷,我们心中久久不能自拔,或是感慨烈士们的壮志豪情,或是叹惋他们为国牺牲的悲痛。阳江17烈士那“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图为阳江十七革命烈士芳名录。通讯员 冯殷婷 摄
铭记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最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展馆的最后一个部分——“传承”篇。在阳江十七革命烈士芳名录上,有些人甚至没有照片,没有出生年份,他们大多数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他们的后代也走向了为革命奉献的道路上。“铭记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几个大字深深地刻在柱子上,而烈士浩然的革命正气和红色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拜访者心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宣读入党誓词。通讯员 程海琳 摄
青山脚下埋忠骨,英雄精神代代传。想当初,有多少英雄先烈为人民而战争;望今朝,有多少士兵驻扎祖国边境,捍卫祖国主权。趁青年正处于风华正茂之际,应该以红色精神作为信仰之源,扛起历史的重任负重前行,在铺满鲜花和荆棘的人生道路上,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汇聚自我力量并且努力拼搏奋斗,书写华丽的人生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依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