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走游龙诵家国,童争师伴共长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虔橙拾光”江西支教分团特色课程竞赛活动
7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虔橙拾光”江西支教分团的教学活动即将进入尾声。为了让支教点的学生们能更好地将课程内容理解掌握,支教团的洪伟老师与刘襄豪老师精心准备了比赛与相应的奖品,冀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阵势频分合,机锋互应酬”,在洪伟老师简要讲述了象棋对弈比赛的规则后,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摩拳擦掌,每个人都在心中挑选着理想的对手,仿佛两军对垒般你来我往。洪伟老师在孩子们身边观察着,笑容满面地看着他们或平静如大势在握,或思考得挠头搔首的比赛场景。
“看我的,支炮!”在孩子们精力充沛的呼喊声中,黑色或红色的象棋子被孩童稚嫩的手掌抓起,而后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稚嫩的棋艺并不妨碍孩子们战得火热,每一步棋都像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动作/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智慧博弈的热爱。窗外,绿树成荫,蝉鸣不绝,夏日的气息在悠长的午后缓缓流淌。然而,在这样一个长夏午后,孩子们与象棋的互动却比一切都显得更为激烈而有趣味。他们的心思全然投入到这场智力的较量中,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和周围世界的喧嚣。
经过两轮激烈的双人对战后,洪伟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些基础的残局。这些残局既考验了他们在象棋战术上的理解,也是对他们课堂学习成果的一次实际应用。孩子们脑海中浮现出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每一个步骤和技巧,他们小心翼翼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试图在象棋棋盘上解开残局。洪伟老师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在象棋残局中的认真对待和思考,感受到了教学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尝试每一步棋的同时,孩子们不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在感受过象棋所模拟的两军对阵之后,刘襄豪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将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带入了稍后朗诵比赛的指定诵读篇目——毛泽东伟人的《清平乐·会昌》,以及其背后那段守家护国的史事中。《清平乐·会昌》创作于1934年,当时正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坚持自己的观点,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在充分了解了诗词的背景故事后,孩子们无不为毛伟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折服。随后,孩子们自告奋勇,一个个用着洪亮的、饱满的童声,演绎出了诗词中内蕴的精神意志。在个人朗诵比赛之后,学生们最后一次自发地齐声朗诵了《清平乐·会昌》。语音抑扬,声弦顿挫,在童声止息之后,教室陷入了沉静之中,孩子们似在心中镌刻诗词诵读所带来的感受。刘襄豪老师满面笑容,能让孩子们从中有所领略,他便已觉十分满足。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国家的命运在青年。”在今日的象棋比赛和朗诵比赛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身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感受到了知识的乐趣和历史的深邃。而支教团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也使得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收获了成长与自信。棋局中落下的每一颗子,诵读时诗词的每一个音节,都是对孩子们心灵成长的一次涤荡和升华。他们的笑容和努力,将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虔橙拾光”江西支教分团团员们记忆中的宝贵财富,也将继续鼓励支教团的成员们以更多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孩童们勇敢追梦,踏上成长的前行道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洺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