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教育 播种未来希望

发布时间:2024-07-22 00: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谢河文   阅读 1.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王烨祖)蝉鸣聒噪,夏日悠长。2024年7月18日,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将知识和关爱带到偏远地区,为当地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窗户。

1、升旗育志心系祖国

在小学的红色教育课堂里,"国旗"这一课承载着沉甸甸的分量。她是历史的见证,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我们每一个孩子心中爱国主义的萌芽。课程中,团队成员引领孩子们穿梭时光的长河,探寻国旗背后的故事,讲解其深远的象征意义。通过本次红色教育课堂,孩子们的内心悄然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民族的自尊与自豪在他们的血脉中悄悄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在教授红色教育课程黄思思摄

 

图为孩子在课堂上认真绘画黄思思摄

2、悠扬庄重音律古老

在现代教育的清泉中,编钟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悄然流入孩子们的心田。这架源于西周黄金时代的打击乐器,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如同穿越时空的乐章,回响在今日的课堂。它由一系列大小各异、音调不同的钟组合而成,宛如一个音乐的微缩宇宙,每个钟都以其独特的频率吟唱着古人的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课堂成果合影莫茜植摄

3、创意六面绘心怪脸

“六面怪脸”是小学美术课堂上一项别出心裁的教学活动。该课程指导学子们运用六边形与三角锥的组合塑造出千奇百怪的面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需借助夸张与变形之技巧,挥洒他们的想象力,绘制出一副副独特的脸谱。该课程的初衷,在于培育学子们对美术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及创新思维。

图为团队成员在教授美术课程黄思思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指导学生绘画黄思思摄

4、智慧启迪未来破茧

小学AI启蒙课程,正如撒下智能的种子,致力于引领学生们步入人工智能的广袤天地。课程通过图形编程的奥妙、实体模型搭建的艺术,让孩子们在科技的海洋里遨游,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以及跨学科的思考方式。在课堂中,学生将接触到AI的基石,探索其应用的星辰大海,掌握编程的基本技巧,让他们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点燃他们深入探索AI世界无限可能的激情。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AI启蒙课程 郭凡冰摄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助力孩子们成长,也为南宁理工学院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南宁理工学院将继续深入推进“三下乡”支教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河文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2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