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唐越)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文化振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7月5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桑乡遗韵”实践团前往张家界张家界市桑植县踏上了“三下乡”的旅程。对桑植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对桑植当地花灯文化的保护发展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与生动实践。
图1:实践团与桑植县文化馆馆长尚艳丽、非遗保护中心侯碧云主任合影
一、寻根之旅,共感艺术。
在炎炎夏日,实践团队,探访了桑植花灯文化馆。领略了桑植花灯的独特魅力,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馆内,实践团成员观看了桑植花灯的表演,旦角的“云步”、“踏步”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风趣幽默。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桑植花灯不仅是桑植县的文化瑰宝,更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匠心独运,传承未来。
随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桑植花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活动期间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桑植花灯的杰出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和市级传承人李晓香老师,一同走进三下乡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图2:实践团与两位老师交流桑植花灯
老师们说在进行桑植花灯表演时,主要运用花扇。花扇的动作语汇主要是单花扇、打扇、照扇等;彩巾的动作语汇有抓巾、咬巾、磨巾等。花扇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可以组成“雪花盖顶”、“蜜蜂采花”、“扁鱼上滩”和“白鹤亮翅”等多种套子。在桑植花灯身段表演中又分为大套和小套,每个大套之中包括一些小套。分为“三翻身”、“半边月”、“蜻蜓点水”等套子。这些身段在运用时,又分为“旦行套”和“丑行套”两种方法。“旦行套”即变换套子时,旦角右手持扇,左手持巾,以舞扇为引导;“丑行套”由丑角左手持扇,右手持巾,以手势表示变换。花灯套子根据人物和剧情需要,有拆有合,有多有少,恰到好处。
这次采访,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桑植花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它是一种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推动乡村振兴。桑植花灯一定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薪火相传,共促振兴。
文化赓续,生生不息,历经岁月沧桑,精神内核仍历久弥新,因传承而焕发的文化瑰宝,非一蹴而就,每一项技艺的传承都历经千年的光影,岁月留痕。正是由于桑植花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产生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与发展,因此就显得特别朴实优美,富有表现力,能表现多方面的事物动作形象富于变化,除了表现人们生活内容外,还能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的姿态。实践团邀请到了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就桑植花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以及如何运用桑植花灯这项非遗艺术与乡村文化振兴紧密结合,盘活乡村经济,激发桑植当地文化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
图3:实践团与非遗保护中心侯碧云主任交流
通过对这次的采访,作为一名年新时代青年要有责任、有担当,大力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希望能够将这种意识传递给更多人让他们了解桑植花灯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创新宣传,舞动风采。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宣传桑植花灯,此次三下乡活动特别邀请了满元恒老师和李晓香老师花灯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实践团成员通过与传承人老师学习桑植当地花灯的舞蹈特色,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发布科普桑植花灯相关知识、通过互联网短视频创新编排微课视频让更多人民群众了解到桑植花灯这一非遗文化。
图4:实践团与两位老师现场教学留影
桑植花灯作为桑植当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只是桑植历史的见证,更是桑植人民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要意识到,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保持花灯文化核心价值和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教育等多种手段,让非遗花灯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公众,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兴趣。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非遗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上价值和经济价值,传承创新,可以激发桑植当地文化的内生动力,提高乡村文化的自信力与凝聚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支撑。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将与桑植当地人民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5:实践团与桑植县花灯剧团留影
五、活动总结。
实践团成员通过此次为期七天的“三下乡”之旅,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也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提炼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非遗社会价值助力组织振兴。桑植当地非遗花灯文化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都无一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强非遗活态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
在未来继续加强桑植创新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桑植花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团也将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创新路径,为桑植花灯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桑植花灯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队长:曹博熙
摄影:陈延甫
编辑:唐越、刘景红
活动策划:李欢愉、赖微为
指导老师:彭子芹、马铭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