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志松、张欣兰、陈玉琳、陈泽岚、肖怡莹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陈泽岚)民族风情的畲族舞蹈、悠扬婉转的民乐合奏、古韵悠长的南音演唱……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3-14日,集美大学“艺韵流芳”实践队来到漳州,先后在云水谣古镇、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此次文艺下乡活动将艺术与当地的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 以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村民驻足观看。
图为演出现场
古韵今风,历史的笔触轻绘云水谣的轮廓,临摹着岁月的墨痕。实践队来到南靖土楼云水谣,向各位木偶戏传承人学习木偶表演技术,经过老师指导,队员们亲手探索了操纵木偶的奥秘,掌握了提线间微妙的力量平衡、精准的角度控制以及手指间灵活协调的旋转艺术,以全新视角领悟了戏曲展现的世间百态。演出现场,实践队巧妙结合借助“大鱼海棠”的文旅名片,编排了一曲民乐合奏《大鱼》,以非凡的创意与热情,更深刻地传达了云水谣独有的文化韵味。“选择竹笛,是因为它既能体现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又能与云水谣的自然风光和谐相融。”实践队队员游静补充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云水谣的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王怡丹、游静在云水谣演奏《大鱼》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木偶戏传承人学习木偶操作
次日,实践队来到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开展文艺下乡演出。古筝独奏《红梅赞》的悠扬旋律使坚毅不拔的革命精神跃然“弦”上,让人感受到革命岁月的崇高与伟大;南音《山不在高》古朴典雅的旋律带领大家领略世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维吾尔族舞蹈《绽放》和胶州民舞《沂蒙山小调》以其热情奔放又细腻入微的舞姿,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独特风情。
此外,实践队将以畲族歌曲《云水间》为背景精心编排的舞蹈在舞台上倾情演绎,使得当地村民倍感亲切与喜悦。与此同时,村民们为迎接实践队的到来,身着精美的畲族服饰,向实践队表演了《畲族竹竿舞》。尤令人动容的是,当地村民在与实践队员交谈时提到:“竹竿舞的队伍中有一位七十岁的奶奶,腰上还有伤,不太能跳舞。但她一听到你们大学生过来,想要给你们展示我们畲族舞蹈,还是硬挺着来了。”
图为实践队队员陈钲表演畲族舞蹈《云水间》
图为畲族村村民表演《畲族竹竿舞》
在本次文艺下乡活动中,实践队还巧妙融合线上直播这一现代媒介,进行网络直播,累计点赞次数近4w,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跨越了地域界限,更好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文艺下乡活动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实践队队员看到了非遗文化的璀璨魅力,加深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展望未来,集美大学“艺韵流芳”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探索更多元的文化表现形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云水谣戏台的合影
图为实践队和畲族村民在三卞村过沟钟畲族村舞台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玉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