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青年“三下乡”赓续民族气节,传承爱国精神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王汀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在人民心中牢牢扎根,全面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2024年7月16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探史·续梦”服务队前往万州区瀼渡镇瀼渡电厂,探寻工业遗产发展,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服务队成员与瀼渡电厂负责人付绍斌、运行班班长谭贞辉合照 凡鑫摄)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大批工业西迁来渝,长江之滨的万县,一跃成为了安置大量工厂与人口的重镇,开发新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能资源丰富,瀼渡电厂应运而生,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里程碑。瀼渡电厂于1944年正式投产发电,是三峡地区现存最早的水电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批水电站之一。历经岁月洗礼,瀼渡电厂见证了国家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的变迁,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不可估量,在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服务队成员与瀼渡电厂工作人员在史实陈列馆 郭怡婷摄)
瀼渡电厂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材料匮乏、资金短缺之外,还同时面临日军的轰炸与封锁。然而,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瀼渡电厂的工作者们展现出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建成了这座由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的水电厂,有效解决了当时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迫切能源需求,也为我国水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瀼渡电厂负责人付绍斌在为服务队成员讲解 郭怡婷摄)
瀼渡长流,精神赓续
“水电泰斗”张光斗先生,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是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开拓者之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瀼渡电厂,作为他留美归国后的“处女作”,更是彰显了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非凡能力。先生一生奉行“爱国奉献”的人生哲理,热爱人民,情系山河。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初期,美国给出优厚条件挽留他时,他不为所动:“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和培养了我,我不能离开我的祖国,我有责任为祖国建设、为人民效力。”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他投身于水电建设的洪流之中,毅然回国投身水电建设事业,缓解抗战中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秉持“严谨求实”的工程实践理念和“勤奋进取,身体力行”的教育理念,推动并见证了中国水利事业走向波澜壮阔。
(瀼渡电厂负责人付绍斌带领服务队成员参观电厂内部 张海婷摄)
谭贞辉是现今瀼渡电厂运行班班长,伴随着父辈们和厂里的故事成长,并于1994年底正式参加进入瀼渡电站工作,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那时物资匮乏,她就躺在门板上睡了整整四年,“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她表示将在融入自己的情怀与爱的壤渡电站继续保护这份对电厂的热爱与责任。瀼渡电厂作为瀼渡水电人的精神基石,见证了他们的传承。谭贞辉寄语青年一代要有职责、能担责、愿履责,把事情落实到位,要抱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展宏图大志。
(瀼渡电厂运行班班长谭贞辉为服务队成员讲解 张海婷摄)
初心不缀,盛世相续
为更好的保护文物,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以瀼渡电站为核心、水利精神为内涵,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防护、水电站建设运行等为特色内容,将瀼渡电站建设成为水电工业公园,强调历史性和文化性,打造万州工业遗址文化记忆地。
(重庆三峡水电工业公园刻石)
瀼渡电厂作为人文内涵极其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名副其实的三峡库区“水电活化石”。水电工业公园的建成,将更好地发挥工业遗产科研价值,有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助推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发展。
(服务队成员与瀼渡电厂负责人付绍斌、运行班班长谭贞辉合照 郭怡婷摄)
一代代水电工作者不忘初心,守护着历尽沧桑的瀼渡电厂,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电厂精神,以一种生命勃发的姿态奔涌向前。瀼渡电厂结合工业遗产科研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经过此次参观后服务队成员深切感悟到其中独特的民族追求,他们誓将这份宝贵的民族气节赓续下去,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仅让这份精神薪火相传,更要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汀汀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