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寻来时路,筑梦振乡兴”基层服务践行团探索农业发展新道路,促进基层服务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4-07-17 21: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单雨露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单雨露 汪静瑜 赵飒 李珊 龚东玲 张倩僮 李天歌 李正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为了探究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基础服务,6月29日上午,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寻来时路,筑梦振乡兴”基层服务践行团来到杨楼孜镇王屯民族居,探索服务农业,改善生态,促进基层服务的新道路、新方法。

图为实践团队与指导老师在王屯民族居委员会门口的合照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欢迎同学们来到杨楼孜镇王屯民族居。”王屯民族居“红管家”理事会理事长张万怀郑重说道。在同村委会领导进行详细对接后,实践团队开始与张万怀理事长一道参观王屯民族居民委员会,并认真听取其对王屯民族居的历史介绍。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委会领导张万怀开会对接活动的照片

“我们王屯民族居位于杨楼孜镇西南,是在2007年10月,由原来的朱沟村、王庄村王屯村合并而成的。”张万怀理事长介绍说道,“目前全村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有34个村民组,1101户,总人口五千余人,耕地面积4992.6亩,我们王屯民族居于2006年成立党支部,下设三个分支部,11个党小组,我们村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大都为主,烟叶、马铃薯、大蒜为辅助产业。”张万怀理事长说到。

图为实践团队聆听王屯民族居历史介绍的照片

随后,实践团队在认真听取完张万怀理事长对王屯民族居的历史介绍后一同来到了王屯民族居蚂蝗养殖中心进行参观学习。蚂蝗集中养殖业是王屯民族居探索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宽体金线蛭别名为蚂蝗,是水蛭的一个品种,晒干后的水蛭可作为一味中药药材,对治疗脑血栓、心脏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其养殖条件极为苛刻,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张万怀理事长介绍到。据团队成员的了解,蚂蝗药用价值高,制药厂很多的用药都要用到蚂蟥,蚂蝗晒干可以磨成粉作药用,还可以做美容上面的用途。蚂蟥的用途范围其相当广泛,比如说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现在的保健品,补肾,风湿,美容等。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蚂蟥养殖中心的照片

实践团队了解到王屯民族居的蚂蝗养殖是与医药企业签订合同后进行养殖蚂蝗到达药用年龄后由药企专人专车统一收购。团队成员在参观学习后也提出了一些扩展销售渠道的建议和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寻找一些代理商或加盟商,让他们代理乡村的产品并开拓市场,或者通过电商平台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扩大销售规模。蚂蝗养殖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实践团队的想法较为认可并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尝试。

另外在蚂蝗的饲料养殖方面,同学们也收获颇丰,蚂蝗的主要饲料为螺蛳,在河道沟渠中较为常见。在集约化养殖的帮助下蚂蝗养殖中心不仅可以实现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单次饲养的人工成本也可以有效降低。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观看螺蛳喂养蚂蟥的照片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团队成员们认识到要想促进基层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要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探索农业产业振兴的新道路新方法,通过集约化养殖,降低农业生态压力,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单雨露 汪静瑜 李天歌 李正旺

文字:赵飒 李珊 龚东玲 张倩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单雨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