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河追溯生命之源,伴运河领略历史长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与大运河:生态与文化共融之旅”

发布时间:2024-07-15 08: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哲宇 张梓腾   阅读 3.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张梓腾)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黄河与大运河的治理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黄河与大运河的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深入学习黄河与大运河的生态与文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与大运河:生态与文化共融之旅”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0日集体前往黄河博物馆和大运河湿地开展参观和学习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实践前的安全教育及动员大会

踏入黄河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壶口瀑布立体画卷,它以其磅礴的气势,生动展现了黄河水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恰似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图腾。随后,实践队员们井然有序地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逐步深入探索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奥秘、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悠久历史、历代治河的千秋伟业、新时代治河策略的崭新篇章,直至最终到达人水和谐共生之路的展厅,每一站都加深了实践队员们对黄河文化深刻内涵的领悟与敬仰。

在此期间实践团队成员们向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分发精心准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实践团队成员们热情地担当起普法小使者的角色,为参观者讲解这部法律的重要性,旨在增强公众对黄河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图为团队成员向小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图为团队成员向参观者发放黄河流域调查问卷

在郑州市惠济区,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作为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域,政府已经展开了多项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细心的发现该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恢复,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优美的湿地景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成为了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图为团队成员在中国大运河通济渠段

黄河与大运河,这两条承载着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河流,不仅是过往岁月的见证者,更是连接古今、沟通未来的桥梁。相信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两条水道将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书写属于它们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梓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