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李酉晨 胡海芬 谢泉峰)2024年7月1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红色基因,薪火传承”教育志愿服务团在沙田五里堆中学面向当地儿童开展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扭扭棒手工活动。沙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历史上曾涌现出何叔衡、姜梦周等一大批革命烈士。
在编织木棉花的课堂上,授课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木棉花的象征意义——它是革命先烈的化身,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扭扭棒编织木棉花的步骤和技巧。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编织着每一片花瓣、每一根花茎,他们时而低头专注地编织,时而抬头与旁边的伙伴交流心得。一扭一折间,一朵朵鲜艳的扭扭棒木棉花逐渐成型,它们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当一朵朵鲜艳的木棉花在孩子们手中绽放时,整个活动现场仿佛变成了一片花海,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彼此间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快乐。这些木棉花不仅是对美的追求与展现,更是对革命先烈精神的传承与致敬。
图为合照(贺瑾妍摄)
与木棉花不同的是,小雏菊以其清新脱俗、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成为了绿色希望的象征。在课堂上,老师以雏菊“天真、和平、希望”的花语启迪同学们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承载着祖国未来希望的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小雏菊,平凡却充满无限可能。当孩子们拿起扭扭棒开始编织雏菊,他们也将心中那份最纯净的情感融入其中。孩子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一朵小雏菊都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创作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也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颗种子。
图为学生为老师带上自己做的“王冠”(胡海芬摄)
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纷纷将自己亲手编织的作品送给了老师。他们或羞涩或兴奋地走到老师面前,将手中的作品轻轻递上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心意的传递者,更是师生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者。创意无限的手工作品和连绵不断的欢声笑语,为沙田的夏日增添了一抹鲜艳明亮的色彩。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些红色文化的种子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安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