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吴冬乔 关淑浣 何依蓝)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共病慢病情况,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分三队分别前往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疾病控制中心、大坪卫生院接种门诊、大坪镇牛路水村各支村进行调研走访活动。
延续上周五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疾控中心的调研工作,今日,由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关淑浣带队,与队员彭庆怡一同在疾控中心预防针接种处展开慢病调研工作。本次调研活动收获满满,累计收集有效问卷超30份。在与当地居民的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慢病的认知较浅,多数是通过医师普及与村委宣传才了解到慢性病的多种病种。在预防与根治慢性病这条路上,国家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便是我们下乡的意义所在、瑶蓝志愿服务队存在的意义所在。
图为队伍在三江镇疾控中心调研。通讯员 关淑浣、彭庆怡 摄
上午九时,瑶蓝志愿服务队队员吴冬乔、李颖思来到大坪镇接种门诊。在门诊医生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大坪卫生院接种门诊的登记室、注射室、留观室和控制室,了解疫苗注射的基本流程。在接种门诊医生的介绍下,队员们获悉,由于婴幼儿身体保护机制较弱且发育尚不完全,在不同生长时期接种的疫苗有所区别。同时,队员们在与陪同孩子接种疫苗的瑶乡家长们交谈得知,他们对于慢病共病的了解程度较深,健康意识较强,且大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定期运动的习惯。但因为照顾孩子带来的压力,部分家长睡眠时间较短、质量较差,出现亚健康的状况,存在慢性疾病罹患风险。大坪卫生院的门诊 医生如此告诉队员们,“保护每个年龄段村民的身体健康,就是我们坚守于大坪镇的意义。”恪尽职守、默默无闻,无数乡村医生的坚守无疑让疾病预防更加有效,让公共卫生服务普照祖国每一寸土地,推动健康乡村建设。
图为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在大坪卫生院调研。 通讯员 吴冬乔、李颖思 摄
在两队瑶蓝志愿服务队队员前往三江镇疾控中心与大坪镇卫生院进行调研的同时,下乡调研队伍结束了大坪山中乡村的入户随访,在大坪镇牛路水卫生站村医盘莹莹与瑶蓝志愿服务队队长吴泽娥的带领下,队员曾俊玮、何依蓝、李颖思、梁洁园、范家侨前往瑶民聚居地大坪镇牛路水村委所属平良新村、平良洞村与松木陂村进行调研活动。平良新村、平良洞村与松木陂村位于大坪镇大坪河中段,流水潺潺,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村民居住较山中集中,房屋多数沿路呈条带状分布,村中居民多数聚集于便利店与凉亭等公共场所。
图为大坪镇牛路水村委沿途风景。 通讯员 何依蓝 摄
瑶蓝志愿服务队通过与村民交谈得知,村中虽多数为瑶族留守老人,但得益于卫生院等基层公卫组织定期入村开展慢病科普宣传,村民具备较强健康意识与疾病预防意识,家中常备血糖测量仪与电子血压计,对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等常见慢性病有一定了解。
图为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在平良新村、平良东村、松木陂村入户调研。
通讯员 何依蓝、范家侨 摄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总结,牛路水村委所属各支村村民患慢病共病人数较少,其中患糖尿病人数比例较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与慢性肠胃炎人数占较高比例;村民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日常多进行散步等运动,村中老人大多精神饱满、身体健朗、笑容和蔼可亲。在松木陂村进行调研时,队员们偶遇了一位热情好客的瑶族阿奶。在结束随访后,阿奶热情邀请瑶蓝志愿服务队来到自家玉米地进行玉米采摘,并赠送了满满一袋玉米。
图为队伍成员与瑶族阿奶合影。 通讯员 范家侨、何依蓝 摄
兵分三路,团队累计收集调查问卷95份,对健康乡村建设有了更实质性的认识。建设健康乡村不只包括“治已病”,更包括预防为主的“治未病”。广东医科大学瑶蓝志愿服务队聚焦“健康入瑶乡”,致力于助推健康乡村建设,共筑健康中国梦。
图为队员成员合照。 通讯员 曾俊玮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泽娥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