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明 朱雯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百年师魂,发挥红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育人功效,2023年6月30日至7月1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寻找红色记忆,赓续百年师魂”发展成就观察团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孟家村开展为期12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调研组开展一师校友寻访调研计划,调研过程进展顺利。7月1日,团队调研组成员王靓洁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孟家村村委会会议厅通过线上腾讯会议远程采访了一名扎根于西藏的一师校友——刘阳华。
本次调研以访谈调查法为主,基于学校访谈了3000余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学子,继续探索深耕于一线基层教师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的现状,分析百年来一师教育情怀传承的影响因素,激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广大师范生树立教育初心,弘扬扎根一线、润物无声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精神,为促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红色“师魂”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榜样力量提供动力,促使发展成就观察团在一次次支教讲台上躬行体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传播弘扬一师正能量。
其调研过程完善严谨,基于师德师风、教学素养、教育情怀、责任担当四个维度设计了基本访谈框架,访谈包括客观信息与主观提问两个部分,其中客观信息为12项,主管提问共9个问题。调研对象就教于28个省、126个市,基本遍布全国地区,涉及多个年龄层次,大部分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以青年、中年教师为主。
刘阳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初等教育专业2001届毕业生,现任西藏昌都市一小一支部书记,是昌都市渝昌工作坊小语坊带头人,从事教育工作时间长达22年,据不完全统计,其累计教授学生数达一万余人。
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连绵起伏的雪山、纯洁晶莹的冰川、纵横奔流的江河……“我只想去看看,结果没有想到,去看了之后就没回来了”。令人震撼的自然美景、淳朴善良的藏民孩子、儿时父亲的殷切希望以及亲戚的一句“西藏需要人才来贡献,希望你也能出一份力”让刘阳华义无反顾地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西藏之深土,在雪域高原放飞着孩子们的青春梦想。在日常教学中,她常常向学生们介绍一师范的历史发展和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求学的经历,分享主席是怎样学习、怎样树立救国理想的红色故事,且始终不忘母校、谨记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勉励学生要向更好的伟人学习,传承优良的红色基因。当问到新时代教师担负的时代责任是什么时,刘老师这样答道:“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是担负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红色基因,秉承以德育人、以德树人的原则,为教育发展助力,培育新时代青年,使之成为中国梦的实现者、见证者。”
诸如此类,本次调研活动共挖掘了多个当代校友的榜样故事,无论是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陈加贝,钟情教育、追逐梦想,只为做一名良师;“豆腐老师”吴金成,向下扎根、托举梦想,在凤凰县最偏远的禾库镇茶寨小学坚守任教;还是“乡村教育点灯人”麻小娟,恰似微光、夜润童心,用故事点亮孩子心灵;“耿耿园丁”陈振武,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扎根教培行业……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不仅是对一师红色师魂、一师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一次对一师莘莘学子的灵魂洗礼,而这也正激励着团队成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传承母校百年师魂,为孟家村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新时代的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大国良师的时代重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红色高校,有着厚重的文化传统、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教育传统,红色校史中流淌着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依托于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校外院学子将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赓续榜样力量、深入基层,助力国家教育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雯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